子公司的劣势分析

标签:
股票白万纲财经产融结合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管控 |
子公司的劣势在于它是独立法人,很容易做大,造成尾大不掉,跟母公司发生组织冲突,会出现代理成本,导致激励和管理损耗。母公司的命令到子公司会打折扣,激励到达也会打折。子公司有自己的小算盘,不会考虑集团利润最大化,而是子公司利润最大化,奖金最大化,职位最稳定化。按照母公司的要求,子公司是革命一块砖,母公司想往哪儿就往哪儿搬,但在子公司看来,母公司想永坐江山,而且不愿意为其他兄弟姐妹做协同效应。而只有每个子公司都甘愿做协同效应,集团才能利润最大化,因为协同效应的本质是刚开始,一些很烂的子公司,彻底地为一些较好的子公司负责任,为其牺牲、输血,随着母公司运作过程当中,社会上地位越来越高,会设立很多更优秀的公司,在这时候,原先很烂的子公司就被抛弃了,当初较好的子公司相对变成烂的公司,继续为新兴的优秀企业输血,昔日是贵族,今日变平民,子公司肯定不干。反过来说,现在优秀的公司,过不久以后也会变成劣质公司,给更优秀的企业服务,那时候生态链里面要做奴隶,这种不断的角色变换,尤其是母公司发展得越快,角色变换越快。
所以很多子公司就出现一个严重的角色冲突,不能保障子公司管理层一直理解上级的意图,因为作为一个个体,母公司不能要求他永远学习,永远给他加压力,年轻时候可以突破自己的极限学习,但是到中年时期,到为私欲所绑架,为职位所困惑,为权利所蛊惑的时候,再让其每天努力学习,掌握业务,然后兢兢业业理解集团的的运作意图,就很难办到。母公司一直认为子公司应该理解上级意图,但是子公司干到一定程度,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居功,反过来你不能要求子公司不断地建功立业以后,再把你派到一个更艰苦的岗位上,屡次都处在创业状态。这就是凯恩斯最后一个伟大的发现,他认为只有把私利最大化,才有公利最大化,照顾每一个人的私利,才会集体福祉最大化。

所以很多子公司就出现一个严重的角色冲突,不能保障子公司管理层一直理解上级的意图,因为作为一个个体,母公司不能要求他永远学习,永远给他加压力,年轻时候可以突破自己的极限学习,但是到中年时期,到为私欲所绑架,为职位所困惑,为权利所蛊惑的时候,再让其每天努力学习,掌握业务,然后兢兢业业理解集团的的运作意图,就很难办到。母公司一直认为子公司应该理解上级意图,但是子公司干到一定程度,大到一定程度,就会居功,反过来你不能要求子公司不断地建功立业以后,再把你派到一个更艰苦的岗位上,屡次都处在创业状态。这就是凯恩斯最后一个伟大的发现,他认为只有把私利最大化,才有公利最大化,照顾每一个人的私利,才会集体福祉最大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