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集团理念的转变——集团概念正源

标签:
股票白万纲财经产融结合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管控 |
1、集团概念误解
自然人投资的多个关联公司不构成集团。
(1)同一个或同几个自然人在多个公司入股,形成的多个有关联的公司,其实它们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集团。
(2)无论这些自然人投资的多个公司之间关联多么紧密,充其量说是集团化运作,而不是个正规意义上的集团。
(3)银行不会把它们视为一个联合体,而给予大额授信。政府也不会因此优待它们。
最终,它们往往会通过两个办法成立真正的集团:
(1)另外新成立一个公司(往往是股权比例更合理,内部关系更和谐,股东的关系,资源更互补的新公司),从自然人手里收购其他公司的部分或全部股份(例如从自己手上卖给另外一个自己所持股的法人,达到集团注册的条件,买卖价格必须基于事务所评估)
(2)用其中一家公司(往往是业务较好,组织更健全,文化较健康的公司)去收购其他公司自然人手上的股份,达到成立集团的条件。
真正的集团企业并不是单体的物理整合,仅仅通过个数积累,母公司做好出资人,子公司做好利润中心就行,而应该是多提的有机整合,通过母公司异化、集团化运作(纵向运作以及横向运作)、子公司异化来达成,其中母公司异化包括将母公司打造为投融资、决策、监控与服务中心,宏观调控、价值创造、控制力中心,集团化运作包括内部交易、横向协调、资源共享以及平台共享,而子公司异化涉及权力边界、业务运作、资源来源以及价值流动。
对集团理念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明显的转变过程。
集团旧理念主要持有以下观点:
当前,这一旧的集团理念仍然大行其道,信众甚广,充斥于咨询行业的各个角落。但是,经过华彩一系列卓越的研究和探索,集团理念开始经历一场明显的转变,许多人都开始逐渐接受这一全新观念。
集团新理念主要持有以下观点:
二、集团单体优劣析
规模效应:虽说单体公司也会有规模效应,但集团企业的规模效应要大的多,比如利用连锁,全球化,产业组合,平台搭建,产业链链主,控制标准等多种手法来追求规模效应。
速度效应:集团可以通过资金流控制和集团以自身的能力,资源和商誉用聚焦式灌注的手法高位整合的手法,来加快子公司的周转,发展速度,攻克瓶颈的时间,以集团之全力协助子公司解决片段的问题.所以在母公司的庇护效应之下,所有子公司的发展和运作速度都得到了巨大的提升,而这种力量是内部计划经济的充分对外表达。
范围效应:集团对多元化,产业组合的驾驭和利用。
学习效应:创新的平台化,制度平台化与复制化,知识与制度的内部流动,学习曲线的降低,管理经验的流动与共享。
空间效应:利用空间的延伸来拉大产品应用空间,在不同进化梯次市场来延长和重复使用。
时间效应:利用不同投资形态的时间价值组合,以及利用不同子公司的产品销售的时间差,回款周期差,不同产业的投资周期差和投资密度差,以及回报周期差,进行撮合和对冲管理。
网络效应:总部利用各个子公司之间的可能的各种关联,进行挖掘,强化与整体管理。
资本放大效应:母公司利用在子公司的控制权,将子公司的无形,壳资源,各种资产进行集中管理,以较小的资产来控制更大的资产总量,甚至有意识利用多层次控制,在子公司放大控制权等手法放大资产控制总量。
产业组合效应:母公司对不同产业,产业之间的互补,共享,协同,内部交易的管理。
交叉补贴产生的竞争力:以赚养亏,以亏克敌,以负伤敌,以盈养负。在不同产业之间按竞争所需(而非市场所需)进行定价与设计服务方案,或让某个利润中心成为成本中心,或相反,以期在竞争中,在非重点公司或产品上以牺牲来拖累对手,而以对方无法顾及部分的盈利来补贴前者,其本质是以集团内部计划经济的手法来形成对外的市场竞争能力。
从特点上来比较,单体公司产权关系相对单一、组织结构单一、财务主体单一、业务范围集中趋势明显、目标单一、资金运动体系单一、投融资渠道单一;而企业集团具有更为丰富的特点:多级法人单位联合体、组织结构的跨层次性、资本纽带与管理契约纽带、多元化经营与跨地域性、目标的多层级性、资金运动体系的多层级性、投融资渠道的广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