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集团战略在企业里面的五个特殊应用(一)

(2014-10-13 07:45:16)
标签:

财经

白万纲

产融结合

集团管控

分类: 集团战略
如果说之前的这五个应用是个常态应用,任何一个在座的公司,都会用到的话,那么我们现在要讲的五个特殊的,杀手级应用,是较少有公司用,但是一旦用到,就可能是个很大的应用。一共五个。
第一,如何应对下一步的过剩挑战。除了极少数的幸运儿公司以外,大部分公司都面临过剩挑战,当你面对过剩挑战的时候,你可采用的方法是什么呢。第一,过剩下的基础战略,止血堵漏,撤,撤退,我不干了,缩,缩核,拼,价格化,成本化,快,薄利化,以量换销,现金为王,熬,看谁守得住。这是当过剩到来的时候,我们最起码采取的基础战略。然后,过剩不会短时间里走掉,那怎么办,改善当下,降本挖潜,做增长战略,各种增长,我就不说了。第三,你过剩不能长期守着,过剩你如果一直守着,过剩走不掉怎么办,做一个过剩下的突破战略,做怪,各种窄市场,开辟局部市场,创,定义与创造细分市场。冲,冲入促过剩,战略性亏损。发展比较猛,短时间里面把我的竞争对手打乱。猛,运营速度,狼性,攻,利用对手的漏洞,侵占对方难以防范的地方。那么这些呢,都属于在过剩下的突破战略。
在过剩下面,我们还往往进行产业转型战略,钻,钻到缝隙里去,比如说最近,很多生产糖果的公司,生产后悔药,忘情水,绝情丹等等,其实后悔药,忘情水,绝情丹都只是他们给糖果起的名字,但是不是很多孩子都听说过世上没有后悔药,突然有一个糖果被叫做后悔药,人人都想来一份,都属于典型的这种钻缝隙,找我的竞争对手覆盖不了的地方。挤,挤占,抢占,模仿,别人上了我也要上,这是比如中国智能手机风起云涌,连老罗都要来抢一杯羹,这是典型的挤。借,偷概念,一个概念起来了,我能不能就着这个概念冲上去呢?借东风呢,比如说阿里要上美国了,去美国上市了,所以美国资本市场对阿里已经很期待了,在阿里越炒越热的大背景下,京东事实上借了它的东风,获得了较高的议价,因为阿里迟迟不到来,市场热情被唤起来了,这时候京东就很占便宜。比如说中国人每年过年的时候,有一个典型的节日庆典,要大肆的消费一番,这时候有一个洋节,圣诞节就截了一把胡,所以等到春节的时候,中国人已经没有消费热情了,因为圣诞节已经把中国人的消费热情截胡了,这属于典型的借的概念。跟,跟进,节省力量,减少阻力,别人做我也做。孵,孵化,这是转型战略。最后转型一旦初步成功,要稳,稳定,搭联盟,搭客户关系。扩,产业链,利润链条,连,连片,尽可能封死,让竞争对手较难进来。为什么感冒药企业还要生产儿童感冒药,还要生产重感冒药,他难道不怕自己抢自己的生意吗,这个企业其实知道,没错,我自己会抢自己的生意,但是也好过别人抢我的生意。压,压住竞争对手,让竞争对手进不来,以及特,长中有奇。一句话,这是我们面对过剩的时候,对付过剩,没有办法的办法,过剩就这么绝对,你得想办法。
那么在做过剩这个战略的时候,你们看到,它从头到尾贯穿着几个精髓性的思想,它需要干什么呢,它需要我们要有构建的思考,面对过剩,我们要构建,面对过剩,我们要三层面战略,集团层面战略,总部层面战略,子公司层面战略,我们要打造几个平台。所以集团战略,运用于过剩的时候,我们面上看,制定了几个基础战略,增长战略,突破战略等等,这么几个专门针对于过剩的战略,但是骨子里面我们来看,我们始终贯穿着构建,三层面,平台,这么一些思想,这么一些方法论。同样的,有很多企业,就发现,这些企业很好笑,历史以来他就是做不好一些产业,每当碰到这些产业他就稀烂,他就后退,这些产业就成了他的命门,他的软肋。那么我们说,我们要去短扬长,我们要做好它,结果我们发现这些产业我们怎么做好,我们就发现对久久做不好的产业,我们要建立一个再学习战略,我们重新研究,是不是过去我们过于强调共性,不强调个性,把这个企业没有吃透,把这个行业没有吃透,文化与流程的再造,只要我们屡次做不好一个产业,肯定是我们内部有问题,你搬了一次家,和邻居吵架,可能是邻居有问题,每次搬家都跟邻居吵架,应该是你有问题。所以如果一个产业你迟迟做不好,那你要看看,你是不是和这个产业犯冲,所谓犯冲,就是你的领导风格,你的流程,你的文化,可能不适合做这个产业,但是如果你认为你通往未来,非得把这个产业拿下,那你还得改造自己。另外你有没有特别的进入战略,你确定一个产业要进入,还要看你进入的窗口期恰不恰当,进入的方式恰不恰当,适不适合正确的人来一起进入,如若不然,你就是选择了一个可能的好的产业,但是呢,运用了错误的进入手段。
第四,要建立有效的专业化建设战略。我们所有想进入某一个产业,但是事后没做好的公司就发现,原来我们确定了要进入什么产业以后,最后我们未能尊重那个产业的专业化,老想用我核心产业的管理制度,管理文化,去覆盖那个新产业。想用我的老管理,去做新产业。这里面你们特别记得,如果你的出身是贸易公司出身,是简单的这种代理商,经销商出身,是这种矿山,简单管理公司出身,是这种跑批文,这种公司出身,你想玩高科技,想玩精密化管理其实是比较吃力的,一般会劝你不要干,你非要干也可以,看你豁得出来,豁不出来。当年华为引入IBM的一整套流程,任正非说了一句话,华为要先僵化三年,再优化三年,再固化三年,九年时间使自己IBM化,你能不能豁得出来。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你进入到了新产业,那就要尊重新产业,按新产业的专业化规律去打造他的能力。最后你还要配套的能力突破战略。同样的,在如何做好一直做不好的产业上面,照样有一个核心的方法论,就是采用了构建,三层面,平台等等一些战略方法,或战略概念,或战略这种思维方式。
第三,如何战略性克服能力短板,有很多人就是发现,除了一些产业做不好以外,一些能力上,我一直整不好。比如说招人我不行,融资我不行,投资我一直投不好,有很多企业向我投诉,说白先生,只要我在本地投资一定能赚钱,但是我只要跨地域投资,再怎么好的项目我就是不赚钱,而且我用皮尺量了一下我们公司有个特点,越离我们公司总部远,地图上越远,亏损越严重,越近越好一点。我说这个,我大约一听我就明白了,主要你是经验型管理,走动型管理,当子公司远到你走动不过来了,就顾不住了,平常你不搞制度化,老搞人治化。当然有很多企业里有N多这样的能力短板。
刚才我们说了,结构性缺陷,我们没办法给大家开一个统一的方子,但是大家都看到了,有很多结构性缺陷来自于过剩的体制约束,还有很多结构性缺陷,就是产业结构不合理,明明你应该进入某些产业,但是你常年进不去,还有很多结构性缺陷,来自于若干能力短板的集结。那么围绕着能力短板,我们首先应该对能力进行一个综合评估与盘点,我有哪些能力,我缺哪些能力。对缺陷能力进行再定义,我到底能力的短板在哪里,到底为什么会出现这个缺陷,为什么不会。当年乔布斯重回苹果的时候,请了一个公司,这个公司做工业设计在美国非常厉害,这个公司当时乔布斯挑选的一个,给他们公司做方案的这个人,常年设计糖果,然后乔布斯让他设计第一代的麦克,就是他的台式的,后面里面隐隐约约透出一个芯的那个彩色的计算机,原设计师是做糖果的。如何找着你特别不擅长的东西,如何定义,我为什么把这个事拿不下,至少你看,就是我们事后来解读的话,就是乔布斯会发现,很多东西太,电子的产品太冷冰冰了,不能让人喜爱,所以他请一个设计糖果的设计师,想让第一台苹果的台式机,想具有那种让人欣赏,让人喜欢,人人接近的这种感觉,不是第一代,就是他回归以后的第一代。
那么把能力缺陷找出来以后,我们形成特别的能力建设战略,任何能力的构建,都需要一个部分的路径,有些是借用,有些是联盟。比如说有一个很牛的化工公司,不小心发明出一个很重要的,很牛的材料,结果发现这个材料要用在什么地方不知道,但是他们公司知道这个材料性能很独特。结果呢,他就把这个材料放到网上去,然后呢,有一些公司采购,但是对方不告诉他干什么用,他就去查这些公司经营范围是什么,然后慢慢慢慢,他就找大量采购他的产品的企业的共性,他最后找着他这个产品用于哪些方面,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能力建设。因为他在国际产业链里不占高端位置,他只是中间一个材料制造商,而这个材料是绝对高科技材料,所以中国的产业链条不健全,不知道用于哪些方向,但是他知道一定是个好材料,所以他在网上销售的过程,就是借用他人的判断,来进行产业用途判断的一个过程。中国艺术品领域里面一个很牛的人叫刘益谦,他经常采用的一种拍卖手法是,跟着大师进场,大师举手我也举手,只要比大师举得更高拍下来,他经常说别人做功课是为我做,别人用一生的修养做功课和判断,我最后只要跟随他,举得比他高,出的钱比他多就可以了,这是一种非常典型的能力建设战略。能力的建设,这个建设二字是很宽泛的概念,别非得把这个能力搞到我家里来,才算一个能力建设,但求所用,不求所养。但求能用,不求所在。就是只要这个能力在那一刹那被我所用了,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能力建设。
那么对企业来讲,全靠自己家的能力做事是不得了的事,就证明你们家很富贵,但是穿百家衣,吃百家饭,不停的动态的东家借,西家借,把每一家的能力借过来,熬过一个一个的坎,曲曲折折的发展,这在古代,我们会觉得很好笑,就是空手套白狼,不停的对外整合,但我们发现,一旦你对外整合,不停地借用他人的能力,轻资产,轻能力的往前发展,其实这个企业反而会发展得非常高质量,就一旦你把这种很尴尬的借能力,偷能力,这种能力转化为一种核心竞争力,这个企业几乎不可战胜。
另外,有效的这种突破,转型管理。那么你把短板给建设出来了,那么如何在短板上建立一些大红枣,建立一些里程碑,让短板的突破有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一方面锁定成果,另外一方面,经常借用能力,要么在内部培育出一些种子,有很多人学会了,要么你借用这个能力,把这个坎儿彻底的给他绕过去以后,这个结果干出来,你不用这个能力,过了他的桥了,可以了。最后配套还要有很多突破机制,比如说特事特办,PDCA,特殊的文化和流程,有一些一把手工程,甚至把短板的突破,我们界定为很多子工程,不同的老板,老总,副总,核心部门长认领其中的一些子项目,把他变成组织的一件大事,这都属于典型的能力突破战略。
集团战略在企业里面的五个特殊应用(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