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强的一千万台噩梦与中国的一千万台奢望——第一个到达的是通用

标签:
财经白万纲产融结合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战略 |
汽车行业的三个传奇企业---通用,丰田,大众。先后做到了一千万台年销量,如果是手机年出货一千万台已经很令人热血沸腾了,汽车的一千万台简直是个神话,但一千万台车,几乎是一个汽车企业的生理极限,一旦达到就会生病,让我们来揭示一下这背后到底是为什么?
1,宏观层面的因素---国家力量,国家竞争力。通用汽车以前所未闻的多品牌(八个大品牌,若干子品牌,30多个平台,N多型号),率先做到一千万台的年销量,其本身是不合理的,通用汽车根本不能做到一千万台,你凭什么。这么多品牌一定会形成意识混乱,认知混乱,各个产品之间虽然会形成一个完整的由低层次消费者到高层次消费者的全覆盖,但是这么多信息的传递,这么多认识的理念的塑造,本身是有巨大内耗的。
是的,这在任何国家都是做不到的,但只有在美国才能做到,因为美国的强势文化,美国对全球的影响,美国文化的优势地位,是美国国家背景下的企业成长的一个大背景,大基础。
通用汽车,通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多个品牌,之所以能够累加到一千万台,不是这个企业有多成功,而是美国本身作为一个超级产品,美国本身作为这样一个可靠的机械系统的大背景,赢得了跨文化,跨体制消费者的信赖。绕过了对超级产品信息接受过程当中的混乱,信息杂质、噪音解读的不一致,跨过了各种对通用汽车所发出来信息的抵御,对冲了各种负向信息,最终美国这个大超级产品所形成的各种小超级产品,中超级产品,为不断的基石,持续地每年对消费者的刷新和塑造,包括持续的美国优势的传递,美国在海湾战争的成功,美国再度的崛起,美国摧毁了苏联,所裹挟的一种国家优势,持续地经过助跑以后,出现了最终的三级跳,使得通用汽车达成了骇人听闻的一千万台的销量。从根本上来看,这是美国军事、文化、工业、科技、外交、金融高度整合化帝国的根本性胜利,也是美国高控制型非核心技术转移型,加知识产权专利,自我封闭,非开放型全球化成功的一个典型事例,也是美国压迫发展中国家开放,攫取发展中国家高利润区的一次胜利。
2,微观层面的揭示,国家力量的支撑下,企业作为一个具体的生态系统,很难支撑这样强的外力加持。
很快通用就遭遇危机了,为什么,它是用多品牌,横向不同风格,纵向高中低档,构成复杂的品牌系,每一个品牌有它的顾客,合成叠加效应。
美系有玩叠加效应的传统,比如好莱坞要拍一部电影,他一定要算他请来的各个明星各自有多少票房,加总在一起是会有衍生效应还是有一定损耗,最终毛估出来的票房往往和最终的表现相差无几,最终美系的一个大片,在投资者在制片人看来,就是所邀请的明星票房号召力的一个叠加,而且经过宣传以后,往往也能达到,这是美系的一个很可笑的思考传统,喜欢玩简单叠加,不追求其有机性。
哪怕大名鼎鼎的,曾经给予通用汽车DNA重要印记的的斯隆,其实他的根本哲学不过是叠加,其最终败于于复杂----通用的30个汽车平台给整个公司带来了多大的挑战啊(后来2012年通用吸收经验教训,把平台砍掉一半,减到14个,可是已经有点晚了),再加上每个汽车上两万个左右的零部件,再加上全球布局的制造,面对不同市场的个性化开发,于是光是供应链复杂性就一定会把你绊死,再加上八个大品牌以及每个品牌之下的多个型号的产品,而销售管理,汽车金融服务,广告投入,与消费者的交流的复杂性那更是加倍和相乘。复杂的反复相乘关系,就会把握一个企业毁掉,最终只能是内部自乱阵脚。
包括事业部多了后,因为资源分配上一定会不公,不同的事业部为了抢占资源,不断向上营销,吹牛和放大自己的一些调研和定义的前期的数据,吸引集团不恰当地投入各种资源,最终搞乱企业。复杂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致命的问题,通用算是切身地实践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