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风能,太阳能,页岩气,可燃冰,核聚变

标签:
白万纲财经产融结合集团管控 |
分类: 集团管控 |
一、新能源革命
全球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革命。1857年的危机推动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技术革命;1929年的危机引发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必将催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新能源革命。从根本上说,人类的发展范式实际上可以概括为能源革命或者动力提升。因为,人类社会要不断向上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很显然,这一切归结为一条就是如何找到能量之源,即能源。随着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自然环境日趋脆弱的承载能力,人类又一次站到了必须再次开启新能源革命的大门前,以增进社会继续繁荣进步的发展推动力并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各方面需求。30年后追忆历史时,我们也许会感慨万千地说,就是这个时候,2012年前后,世界能源体系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尽管我们的行动仍然迟缓,但能源革命的种子已经悄悄地萌发,有可能最终把我们带出气候危机的困局。2005年,全球太阳能的装机容量为1百万千瓦(GW)。五年后,这个数字上升了20倍。在未来的几年间,据预测,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0 GW。风能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年装机容量比太阳能的增长还要快。2012年,全球风能的总装机容量是240 GW,太阳能光伏发电是60GW,这些基本上都是自2005年以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的重要投资领域。比如美国奥巴马政府明确推出“绿色能源计划”,提出3年内,使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增加1倍,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到25%,并准备建立上千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发展基金,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奥巴马此举旨在改变美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保证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积极发展新能源,既是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市场信心,更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从战略上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步伐,推进能源战略发展的转型。
那我们怎样去认识新能源?从哪些方面去剖析新能源?
二、新能源背后的奥秘

(1)为何牛——价值设计(1-3)
1、平抑国家能源结构
新能源革命就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能源体系,摆脱对高消耗、高污染、不可再生的煤炭和油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其核心是替代能源、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本质是利用其它能源逐渐提到传统化石能源,强调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先进性、替代性、清洁性、广泛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中国能源结构自1978年以来就没有太大变化,过去30余年煤炭能源占比由1978年的70.7%下降至2009年的69%,仅仅减少1.7%,而依照中国能源产业规划,未来5年煤炭占比将会下降6%,相当于结构调整加速100年。可以说“十二五”期间将是能源结构变化的首个5年。到2050年,中国煤炭能源占比将会降低至35%-40%。与此相应,新能源占国家总体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大,这一变化将有效地打破过去打破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格局,建立新的低消耗、可再生的环保新能源体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2、循环经济生态链打造
新能源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行业广、跨度大,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下的一个庞大生态链系统,发展新能源就是打造这样一个以新能源为核心的庞大生态链系统,这个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会是人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3、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
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一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趋势的调整能力。实现低碳经济的三种途径: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碳交易市场;最后是开发新能源和技术创新,比如风能发电、光伏电池等。
(2)如何牛——价值结构与价值集成(4-8)
4、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新能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新能源革命就是摆脱依赖化石能源的局面,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这也是新能源产业能够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5、能源大产业链延伸
新能源发展将丰富大能源产业链条,上到技术研发、下到新能源汽车,围绕新能源建立起的新型产业链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有力支点,深耕能源大产业链延伸的各个环节,着力拉长增粗产业链条,迅速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将是抓住新能源发展契机的关键。
6、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新能源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由于新能源技术问题,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性能有限,从而对新能源技术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7、降低对外能源依存
美国是目前页岩气开发最为成功的国家,并借此降低了其原油对外依存度并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美国2009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IEA预测美国2021年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8、构成本国生产资料的价格优势
能源是生产活动的基础,构成产品的基础成本,新能源将影响传统的生产活动,对生产资料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在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国际油价不断创出新高的背景下,新能源会带来本国生产资料的价格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3)靠什么牛——价值实施与价值支撑(9-11)
9、技术高度提前卡位
一国新能源的技术高度直接决定未来经济发展动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美国人正加紧研发太阳能核心技术,日本人经历了大地震与核灾难的双重打击后,从政策层面加大了新能源的推广普及,欧洲的德、法、英三个大国各有千秋,但风能似乎已成为欧洲新能源发展的强项,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大国巴西,则以生物燃料的研发应用著称。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实现对国际低碳技术市场的控制权并推进国内节能减排的加速器,将是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
10、提升本国的道义高度
新能源最根本的的道义支撑是,环保!因此清洁能源是适应全球低碳经济、建环保型社会的发展趋势,首先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这样的产业才是旭日东升的朝阳。
11、改变能源结构,引起产业结构变革
新能源产业吸纳的巨大投资及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将成为拉动各国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利用的变化必将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革。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都会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在当前的全球能源变革中,新能源是能够同时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战略性支点,因而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4)牛到什么地步——价值传递与价值放大(12-14)
12、核心技术垄断,抢夺国际竞争话语权
新能源产业科技含量高,代表着工业发展方向,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技术条件将成为左右新能源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一国新能源的技术高度直接决定未来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金融危机后,美国认识到当前继续靠金融业和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局限性,推行“绿色新政”,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革命。奥巴马在新能源计划中提出,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包括乙醇燃料、混合燃料动力汽车研发等,提前占领核心技术领域,维护其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中国应当利用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契机,一举改变技术落后发达国家的现状,提前抢占全球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高端,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说话分量。
13、关乎能否占据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国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其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新能源发展将引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的变化。为确定在新能源的领先地位,占领制高点,英、法、美、德、日等国都确定了各自的新能源计划。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能源法草案,提出资助清洁能源研发领域的关键投资,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高级汽车技术及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发展新能源是中国抓住此轮全球经济变革、占领国际制高点、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14、对其他产业的强大辐射效应
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产业链长,涉及产业较多。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制造装备、钢铁产业和技术服务等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将得到有效推动,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这种显着的技术扩散和经济乘数效应使新能源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增长点。
三、新能源的启示
1.做产品价值设计,需要融入循环经济生态链大环境;
2.超级产品可能是原有产业链的延伸,可能是脱离的创新,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全新可以切入的点;
3.做新能源这样的国家级超级产品就是做国家战略,需要站在全球的未来发展的高度视野;
4.抢夺未来发展空间的重要一环就是核心技术环节卡位,这也是做超级产品需要重点投入的一环;
5.危机之中往往能出现革命性的超级产品,就看有没有打破常规的魄力。

全球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革命。1857年的危机推动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技术革命;1929年的危机引发了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以电子、航空航天和核能技术突破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必将催生一场新的科技革命——新能源革命。从根本上说,人类的发展范式实际上可以概括为能源革命或者动力提升。因为,人类社会要不断向上发展,就必须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不断提高社会生产力。很显然,这一切归结为一条就是如何找到能量之源,即能源。随着不可再生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以及自然环境日趋脆弱的承载能力,人类又一次站到了必须再次开启新能源革命的大门前,以增进社会继续繁荣进步的发展推动力并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各方面需求。30年后追忆历史时,我们也许会感慨万千地说,就是这个时候,2012年前后,世界能源体系完成了华丽的转身。
尽管我们的行动仍然迟缓,但能源革命的种子已经悄悄地萌发,有可能最终把我们带出气候危机的困局。2005年,全球太阳能的装机容量为1百万千瓦(GW)。五年后,这个数字上升了20倍。在未来的几年间,据预测,太阳能电池的年生产能力将达到100 GW。风能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年装机容量比太阳能的增长还要快。2012年,全球风能的总装机容量是240 GW,太阳能光伏发电是60GW,这些基本上都是自2005年以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纷纷把发展新能源作为应对金融危机、扩大就业的重要投资领域。比如美国奥巴马政府明确推出“绿色能源计划”,提出3年内,使可再生能源利用量增加1倍,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比例提高到25%,并准备建立上千亿美元的清洁能源发展基金,支持新能源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奥巴马此举旨在改变美国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保证其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占据制高点。
积极发展新能源,既是着眼于应对当前金融危机,扩大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强市场信心,更是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能源和环境问题,从战略上抢占未来发展的制高点。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必须抓住这次历史性机遇,加大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步伐,推进能源战略发展的转型。
那我们怎样去认识新能源?从哪些方面去剖析新能源?
二、新能源背后的奥秘

(1)为何牛——价值设计(1-3)
1、平抑国家能源结构
新能源革命就是要建立一个全新的能源体系,摆脱对高消耗、高污染、不可再生的煤炭和油气等化石能源的依赖,其核心是替代能源、清洁能源和绿色能源,本质是利用其它能源逐渐提到传统化石能源,强调能源开发和利用的先进性、替代性、清洁性、广泛性、高效性和可持续性等特点。中国能源结构自1978年以来就没有太大变化,过去30余年煤炭能源占比由1978年的70.7%下降至2009年的69%,仅仅减少1.7%,而依照中国能源产业规划,未来5年煤炭占比将会下降6%,相当于结构调整加速100年。可以说“十二五”期间将是能源结构变化的首个5年。到2050年,中国煤炭能源占比将会降低至35%-40%。与此相应,新能源占国家总体能源结构中的比例将会逐渐增大,这一变化将有效地打破过去打破过去高消耗、高污染、不可再生的传统能源格局,建立新的低消耗、可再生的环保新能源体系,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2、循环经济生态链打造
新能源是一个庞大的体系,行业广、跨度大,是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发展下的一个庞大生态链系统,发展新能源就是打造这样一个以新能源为核心的庞大生态链系统,这个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将会是人力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产生革命性的改变。
3、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大趋势
摒弃20世纪及以前的传统增长模式,应用新世纪的创新技术与创新机制,通过低碳经济模式与低碳生活方式,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发展不可阻挡的大趋势,一国能否在未来几十年里走到世界发展前列,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应对低碳经济趋势的调整能力。实现低碳经济的三种途径:首先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其次碳交易市场;最后是开发新能源和技术创新,比如风能发电、光伏电池等。
(2)如何牛——价值结构与价值集成(4-8)
4、落实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
新能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可持续发展意味着维护、合理使用并且提高自然资源基础,这种基础支撑着生态抗压力及经济的增长。新能源革命就是摆脱依赖化石能源的局面,构建一个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这也是新能源产业能够成为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支撑。
5、能源大产业链延伸
新能源发展将丰富大能源产业链条,上到技术研发、下到新能源汽车,围绕新能源建立起的新型产业链是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有力支点,深耕能源大产业链延伸的各个环节,着力拉长增粗产业链条,迅速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将是抓住新能源发展契机的关键。
6、新能源汽车发展对新能源技术提出更高要求
汽车决定着石油需求,也是影响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排放的关键因素,实现环境保护目标需要减少汽车的石油消耗和气体排放。但另一方面,汽车是支柱产业,也是基本的交通工具,各国政府又要保持汽车的发展来促进经济的发展和民众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节能环保汽车可以在保持汽车增长的状况下降低石油消耗、保护大气环境,因此各国政府普遍把发展节能环保汽车看成实现其能源环境政策和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由于新能源技术问题,新能源汽车价格偏高、性能有限,从而对新能源技术发展提出更高要求。
7、降低对外能源依存
美国是目前页岩气开发最为成功的国家,并借此降低了其原油对外依存度并改善了能源消费结构。美国2009年超越俄罗斯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国,IEA预测美国2021年将成为天然气净出口国。国际贸易存在着很多的不确定因素,国际能源价格有可能随着国际和平环境的改善而趋于稳定,但也有可能随着国际局势的动荡而波动。今后国际石油市场的不稳定以及油价波动都将严重影响中国的石油供给,对经济社会造成很大的冲击。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可相对减少中国能源需求中化石能源的比例和对进口能源的依赖程度,提高中国能源、经济安全。
8、构成本国生产资料的价格优势
能源是生产活动的基础,构成产品的基础成本,新能源将影响传统的生产活动,对生产资料的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尤其在全球性的能源短缺、国际油价不断创出新高的背景下,新能源会带来本国生产资料的价格优势,提升国际竞争力。
(3)靠什么牛——价值实施与价值支撑(9-11)
9、技术高度提前卡位
一国新能源的技术高度直接决定未来经济发展动力和国际经济地位,美国人正加紧研发太阳能核心技术,日本人经历了大地震与核灾难的双重打击后,从政策层面加大了新能源的推广普及,欧洲的德、法、英三个大国各有千秋,但风能似乎已成为欧洲新能源发展的强项,而作为新兴经济体的发展中大国巴西,则以生物燃料的研发应用著称。占领国际技术制高点,实现对国际低碳技术市场的控制权并推进国内节能减排的加速器,将是实现国家战略利益的重要手段。
10、提升本国的道义高度
新能源最根本的的道义支撑是,环保!因此清洁能源是适应全球低碳经济、建环保型社会的发展趋势,首先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这样的产业才是旭日东升的朝阳。
11、改变能源结构,引起产业结构变革
新能源产业吸纳的巨大投资及其创造的就业岗位将成为拉动各国内需的重要因素之一。能源利用的变化必将引起生产方式的改变,从而导致产业结构、经济结构的变革。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全球经济危机都孕育着新的技术突破,都会催生新的产业变革。在当前的全球能源变革中,新能源是能够同时解决金融危机和气候危机的战略性支点,因而成为新一轮国际竞争的制高点。
(4)牛到什么地步——价值传递与价值放大(12-14)
12、核心技术垄断,抢夺国际竞争话语权
新能源产业科技含量高,代表着工业发展方向,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技术条件将成为左右新能源市场的决定性因素。一国新能源的技术高度直接决定未来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金融危机后,美国认识到当前继续靠金融业和信息产业推动经济复苏和增长的局限性,推行“绿色新政”,引领全球新能源产业革命。奥巴马在新能源计划中提出,未来10年将投入1500亿美元,资助替代能源的研究,包括乙醇燃料、混合燃料动力汽车研发等,提前占领核心技术领域,维护其国际竞争中的地位。中国应当利用新能源技术研发的契机,一举改变技术落后发达国家的现状,提前抢占全球专业化分工的产业链高端,提升在全球经济中的说话分量。
13、关乎能否占据全球经济发展制高点的关键
金融危机之后,世界主要国家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其摆脱危机,实现经济复苏和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驱动力,新能源发展将引发全球经济竞争格局的变化。为确定在新能源的领先地位,占领制高点,英、法、美、德、日等国都确定了各自的新能源计划。2010年,奥巴马政府提出了能源法草案,提出资助清洁能源研发领域的关键投资,包括可再生能源技术、高级汽车技术及碳捕捉和封存技术。发展新能源是中国抓住此轮全球经济变革、占领国际制高点、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
14、对其他产业的强大辐射效应
新能源产业是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其产业链长,涉及产业较多。发展新能源产业,不仅可以促进本行业的发展,而且对产业链上其他产业产生较大的促进作用,与新能源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制造装备、钢铁产业和技术服务等产业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将得到有效推动,从而形成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集群。这种显着的技术扩散和经济乘数效应使新能源产业有可能成为未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增长点。
三、新能源的启示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