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链解构——个性规律构建(二)

标签:
白万纲财经华彩咨询集团管控集团管理 |
分类: 集团战略 |
三、基于生态链,构建产业链
生态链的构建为企业打造了一个大环境,搭起了一个大框架,也发现和创造了生态链层面的价值,如消费文化价值、联盟价值、政府关系价值等。进一步向下深入到产业层面,企业需要通过构建产业链,对产业链层面的价值进一步细化挖掘和塑造。
所谓构建产业链就是企业以自身为链主,通过加工、扭曲、改造,乃至于再造、创新、催生一个独有的一个产业链,并定义出这个产业链。产业链的构建可以再造及升级产业,甚至创造或整合出新产业,如碳排放产业。产业链的构建时间周期适中,一般需要中战略关注期,适合多增长极,多外部接口,多业态,多控制极型的产业。
构建产业链并非意味着要进行全产业链运作,其核心是对产业链的控制以及多价值点的利润获取。这样从一开始就对产业进行整体规划,并将企业的整体意图植入到产业链的发育、生成过程当中,最终使得企业的产业链上掠夺空间,掠夺层次,价值集聚程度超乎想象。事实上,以自身为链主的产业链一旦形成,将产生巨大产业控制力。这种控制力还可以向供应链延伸,进而对供应链具有强有力的支撑效果。
“枢纽区模型”是构建产业链的其中一种模型。其核心是通过对产业链各环节进行拆分,找出产业中的枢纽节点,并根据延伸势能将其分层,实现对产业链内部空间的优化设计。通常来说,产业链内枢纽进入的越深,向上延伸的势能越大。
四、基于产业链,构建供应链
产业链的构建帮助企业实现对产业链的控制,但在产业链内部企业之间的交易界面等供应链层面仍有价值压缩空间,需要通过构建供应链进一步挖掘深层次价值。
构建供应链就是站在企业自身战略的高度来对供应链进行全局性规划,重构供应链中的横向体系,包括企业之间的资金流、信息流、实物流、价值流等契约和交易界面。其核心是控制供应链,实现对供应链参与者的多维度价值掠夺,获取超价值。
构建供应链时间周期中,需要中战略关注期,适合需要产业深耕,产业链长,控制点多的产业。以自身为链主的供应链一旦形成,同样控制力巨大,不但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内外的协同效应,提高供应链内部的运作效率,而且能聚集核心资源,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并获取链条上高价值环节。
五、基于以上层层传导的构建,来重新设计企业价值链
较为狭义的价值链指企业内部通过一系列互不相同但又相互关联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一个创造价值的动态过程。这些活动一般可分为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两类。
这里,我们对企业价值链进行了全新的界定。我们认为,企业价值链设计是对企业业务活动多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及管理活动对业务活动的支持关系进行设计、重构、优化形成企业的价值组织,并转化,生成,交付的过程。
价值链的构建需要对企业所构建的生态链、产业链以及供应链这三个层面的价值进行解构,将那些通过提炼现有的、发现潜在的、探寻趋势的、摒弃反动的、无中生有等方式挖掘出的不同层次的价值点,以某种形式进行集成,并内化到企业一系列的日常活动中,进而可转变成为企业的利润点。
六、“四链”解构模型带来的新认知
可以说,“四链”逻辑真正打破了传统的认知误区。利润区不应该是被发现的和被找到的,世界的真相是:利润区是生态链链主进行人为构建的——基于生态链构想、产业链治理、供应链控制之后的价值链重构。比如,苹果在打造了苹果帝国并获取生态链控制力之后,有更大的权利决定整个供应链上的利润分布。在盈利方式上,“软件少赚、硬件暴利”的盈利方式显然是苹果公司自己设计的。换而言之,理论上苹果同样完全可以将盈利方式改造为“硬件少赚、软件暴利”。所以在生态链思维层面,所谓“硬件赚钱还是软件赚钱”之类的探讨本身就是个伪命题,甚至“微笑曲线”的形成更多是个“主观”结果。
七,个性规律构建指向这些层面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