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管控整合——总部设计的理念失误

标签:
白万纲财经华彩咨询集团管控集团管理 |
分类: 集团管控 |
更有甚者有很多总部很自卑地认为,我们就是一个费用中心、责任中心,我们要那么多人干什么呢?我们的人是越少越精简越好,也因此就在这么一个错误的思想的驱动之下,总部的人员少之又少,少到令人汗颜,就是几个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总部再增加一个人子公司就哇哇叫、痛苦不堪,“你们总部还要再加人干什么”?总部就吓得不敢加人了。因为总部自卑地认为,我们又没有收入来源,就是靠子公司养着,我们为什么加人呢?这个错误认识就错误大了。总部的人员的多寡没有一个人数的上限,我们必须说:第一,你能不能完成最基本的功能投融资、决策和监督与服务你的人数没有一个上限。但是我首先认为你能不能履行这些职能---且不说能否履行好;其次总部能不能完成宏观调控、价值创造、制度输出这么一些附加功能。如果这六项功能能完成多少也是对的,这六项功能完不成再少也是错的。举个很简单的例子,GE的审计部门有500多人,德隆的战略管理部门---当年的中企东方在最全盛时期有260多人,一般时期也有120多人,王永庆的总管理处有500多人…没有上限。当然也没有下限,如果你管得非常到位---巴菲特只用几个助手就管理全球第三大财富版块---没有下限,巴菲特本身就是个控股公司,他用极少的人把很多版块看得很好,没有上限也没有下限。
那么这里面的考虑点在哪里?我们可以得出这么几个考虑点:
第一,子公司的业务能力越强,母公司的人就可以越少。如果你的子公司都是业内数一数二的---就像巴菲特一样---根本不用去给子公司的业务操心的话,你母公司几乎不需要人。反之,子公司所在的行业价值严重被低估,子公司本身的运作有很大的整合空间---子公司的概念很好,但是还没有到盈亏平衡点,或者子公司最近有个非常大的战略主题,比如说,上市或者说并购,那么这个时候母公司需要强有力的人员的支持。这是第一个判断标准---子公司业务强不强。
第二,我们的判断标准是子公司的治理好不好,如果子公司里面治理不好,并且有寻租或作弊的这么一个空间,那么母公司必须要有强有力的监控能力、监控手段,否则很难想象GE为什么打造了一个500多人的审计部门。子公司就没有审计部门,就是母公司一头审。当然GE对审计部门的待遇不可谓不好,GE最有发展前途的苗子干部都派到审计部门里面去,GE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干部都是出身于审计部门。请注意这个审计,往往不是单纯的财务审计,它是个大审计---包括给子公司做管理诊断等等这种管理方案的设计这一类的---它是个大审计的概念。
前一篇:组织管控整合——总部设计的失当
后一篇:关于集团公司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