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之集团文化管控(1)
(2010-08-17 13:15:48)
标签:
华彩咨询白万纲集团管控集团管理财经 |
分类: 企业文化 |
企业文化管控是一种尽管绕的最远,反过来却是最有效的一种管理方式,这种影响是通过企业文化与管理体系的互动形成对企业员工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施加强有力的导向和支配作用,这正是文化管控相比其它管控执行手段高明的地方所在。
林顾问听后,笑道:不错,确是如此,看上去企业文化可有可无,距离企业的经营管理很远,但实际上有时却又是最有效的手段来聚积人才,发挥人力资源的最大效力。说到企业文化,尤其是针对你们这种集团型的企业文化,我们还真的有所研究,下面我们可以先从公司战略开始聊聊有关企业文化的话题。
基于战略的集团企业文化发展管理
集团公司战略是企业文化管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反映,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便会产生什么样的企业战略。企业由战略管理实现使命和达成愿景,企业战略反映着企业宗旨和核心价值观,有着深刻的企业文化烙印。优秀的企业文化往往会指导形成有效的企业战略,并且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驱动力与重要支柱。
因此,有效的战略和优秀的文化是集团公司成功的模式和基础。企业文化引领企业战略,企业文化的战略导向就是指企业的一切行动都必须在企业文化的约束和指导下进行,一切企业行为和企业人的行为都必须与企业文化保持一致,企业发展战略也不例外。
四) 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必须相互适应和相互协调。战略调整文化必须要调整。
那种永恒的,普遍的、一致的文化观是错误的,文化也是要随战略而变化的,比如一个公司,原来主要以生产为主,注重的是质量和标准化,现在战略变了,要大力发展技术服务业,需要创新性的文化作为支撑,那么企业的文化就必须要进行调整,才可以支撑战略的实施,有些人会说,为什么国际性大公司的文化是固定的,其实这句话隐含了一个前提,如果企业强大到这个行业里面有话语权,引领这个行业的发展的时候,你的文化可以是固定的,比如英特尔、微软、IBM、沃尔玛,公司这种行业里面本身拥有着沾我游戏规则的地位,其文化至少可以在相当长里面相对固化,战略经常在进行大幅度调整的公司,文化必须是变动的。
企业家在文化管理中的作用
1、企业家是企业文化设计的第一主体。
企业家的哲学是企业文化的灵魂,导致不同企业的文化品味、风格和精神。
文化从本质上有强烈的价值观,而赋予这种价值观的往往是公司最高层的战略思考,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人本管理和系统管理时代的到来,管理已被作为生产力的第四个要素,从企业内部组织结构来看,企业家总是处于最核心的地位,他一头参与经营决策,一头组织实施执行,毫无疑问是企业经营管理的中枢人物,。企业家作为企业管理的最上层,他的行为是企业的脉搏,他的灵魂更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支柱。企业家是社会的稀缺资源,我们不能否认他们的思想是这个社会的精英文化,其实公司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老板在社会上折磨一生以后发现,秉承这样一个价值观也许更容易成功,所以他把这种价值观赋予给了企业,传染给所有员工,在传染的过程,通过核心管理层不断再次提炼,借助借其权力因素和非权力因素的作用制度化、流程化,从而得到加倍的强化,逐步内化为全体员工的共同信念。所以从骨子里边来看的话,文化是这样一个过程,把高管层,尤其是老总探索这一生获得一些好的信条,好的为人之道传染给所有的员工,有目的地传染。
2、企业家决定着企业文化的生命。
沃尔玛的创始人山姆?沃尔顿曾总结出其事业成功的“十大法则”:忠诚你的事业;与同仁建立合伙关系;激励你的同仁;凡事与同仁沟通;感激同仁对公司的贡献;成功要大力庆祝,失败亦保持乐观;倾听同仁的意见;超越顾客的期望;控制成本低于竞争对手;逆流而上,放弃传统观念。
这“十大法则”中有七条与员工关系有关,由此可见山姆?沃尔顿把员工关系放到了多么重要的位置。
这位企业老总听完林顾问的说明若有所思的问道:道理我也知道些,那么具体这个企业文化怎么设计,涉及到子公司的情况又该如何处理?
林顾问:对,下面就会具体说明文化的设计和体系整合的内容:
在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企业文化、企业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的文化确切存在于企业的体内,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请一个老教授把我们的文化拿出来,用文字把它表达出来,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一个企业的文化代表的是过去的沉淀,而对于一个企业的发展来讲总是面对的是未来,企业越发展,竞争的层次和范围就会更扩大,所以过去的沉淀远远不能够支撑企业未来的发展,而一个真正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一种面向未来设计的开放的可持续性的文化,企业文化与战略相辅相承,如同构建企业战略一样,直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在那里,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如何更好地发挥优势,如何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到达,像战略需要设计一样,一个优秀的与战略相匹配的企业文化也是设计出来的,优秀高效的文化是企业高层内在的执行,企业文化从无到有,定向积累,缺啥补啥,有序可控的经营文化的传播,就像管理成本和质量一样来实现文化的积累。
企业所处行业特性;一般而言,不同行业的企业文化是有较大差别的。比如IT行业强调创新和速度,企业文化氛围比较宽松;而制造行业则着重强调成本和规则,企业文化氛围相对凝重。在文化设计的标杆企业选择上,我们必须考虑到不同行业的差别,充分考虑目标企业所处的行业特性。
所处的发展阶段,一般上,企业所处行业的发展周期不一样,竞争的关键点也是不一样,所需要匹配的企业文化也是不同,比如it行业,永远都是一个发展中的行业,行业的游戏规则就是不断地创新,所以在intel、微软都是创新型的文化,使消费者超附加值的价值,但是在一些成熟期的行业,再看海尔,主业是处于成熟期的家电行业,企业文化:真诚到永远,就紧紧围绕顾客脚就服务。
战略。文化与战略相匹配,战略不同,相应的企业也不同。比如复兴:以资本运营为纽带,投资于中国的成长动力,其核心竞争能力被描述为:持续优化管理、持续对接优质资本、持续发现投资机会,在企业文化特征上,就充斥着风险管理和投资的气息,但是你走进华为,感觉就会截然不一样,华为技术(“华为”)是全球领先的电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专注于与运营商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我们拥有热诚的员工和强大的研发能力,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提供客户化的产品和端到端的服务,助力客户商业成功。企业文化关注的中心在客户。
(2)关键因素的比较研究;
选定了标杆企业之后,则需要进行对标因素的比较研究。我们将企业自身的文化因素设定一个基准分,比如5分,对标企业的文化因素指标如果高于目标企业,则根据两者的差距相应定为6、7、8、9分,如果低于目标企业,则相应定为4、3、2、1分。将几个对标企业和目标企业比较研究,就能发现目标企业在哪些文化因素方面居于领先,在哪些方面居于落后。如是则比较准确的分析出目标企业的文化因素,以便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有的放矢。
(3) 关键因素对比分析之后,我们再认真分析这些文化因素强弱的原因,从而找出改善企业文化的切入点。比如我们经过对标研究,发现目标企业的文化宣传方式不够灵活,那么我们在改善企业文化宣传方式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文化实施中的十大工程与年度计划推进的网络管理,因为这关系到企业文化实施的效果。
标杆企业的研究,是考虑了企业文化的普遍性质。但企业文化也有特殊性的一面,即每个企业因为发展历史所处的环境。尤其自身的特点,在以我们在研究标杆企业借鉴其先进做法的同时也要注意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即目标企业在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企业原本的文化有破有立,即:向上是对好的企业进行学习,向下有意识地针对性地对自我灰色文化的克服,这两个层面构成了企业文化的设计核心内容。
企业文化的变革阻力是无法完全排除的,但如果采取正确的策略,可以将变革的阻力减少到最小。首先,企业文化的变革只能是自上而下的,需要企业高层领导的支持,其次企业要进行广泛的沟通交流,正所谓,不辩不明,在广泛的沟通交流中,让员工充分了解企业文化变革的目标、意义及其影响,取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并积极参与到变革中来,共同努力改变不合时宜的价值观和行为。不仅有利于更好地认识到哪些是灰色的文化,同时也减少了在变革之中的阻力,对变革的过程有很大的帮助。
(作者:华彩咨询集团总裁--白万纲;联系作者:mars.bay@china-co.com电话:4006969110华彩QQ:1307588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