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民营外贸企业转型策略之二
(2010-02-23 09:31:57)
标签:
杂谈 |
分类: 集团管控 |
第一,健全、完善为私营经济服务的金融组织体系。大力发展区域性、地方性的中小型金融机构,强化现有金融机构的功能,特别是要大力发展非国家控股的股份制商业银行,改造现在的城市商业银行,发展城乡信用合作社。此外,还要建立民营外贸企业担保机构,推动民营外贸企业的信用担保,为民营外贸企业融资创造条件。此为“输血”。
第二,国家给民营外贸企业以“国民待遇”,使其以与国有企业平等的市场主体身份进人资本市场。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要改变“唯成分论”,以平等的法人关系、契约关系来对待与民营外贸企业的信用关系。国家有必要降低民营外贸企业股票发行上市的门槛,或另开二板市场或场外交易市场,为民营外贸企业的股票发行和上市提供必要的市场条件。此外,企业债券市场也应对民营外贸企业降低门槛,允许民营外贸企业在符合要求的条件下,通过发行债券筹资。当然,在我国资本市场发育尚不完善之时,政府及相关机构的严格监管是必不可少的。
第三,民营外贸企业也必须改进自身的不足与缺陷,用实际行动去赢得银行和政府的信任和支持。首先,民营外贸企业要规范治理结构。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不能保证企业一定赢利,但却能对企业赢利起到催化作用。民营外贸企业要求得生存与发展,必须在经营体制和经营方式上进行真正的改革,规范企业治理结构,强化内部财务管理,谋求最佳营销策略,提高自身积累能力。而且民营外贸企业还要树立信用意识,以诚信为本。并在此基础上,加强与银行的沟通,及时将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等信息反馈给银行,增进相互了解,实现信息对称,建立互相信赖的银企合作关系。此为“造血”。
第六节外贸企业的六大转型战略
战略转型的过程是漫长而又艰巨的,每家贸易公司因其发展的基础不同、积累不同、模式不同、性质不同,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模式也将大相径庭。究竟未来的路怎么走,采取怎样的企业发展路径是悬在企业家面前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是一个生死抉择。本书提出了外贸企业转型的六大攻坚战,剖析了外贸企业战略转型的六种可走的道路。
一、名配角战略
名配角战略即通过较高的专业化水平在行业供应链分拆的过程中,寻找并占领某一环节当中的新商机,在行业巨头羽翼之下分享利润,通过不断磨合和长期合作最终成为行业主导者的不可缺少的战略合作伙伴。
浙江舜宇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余姚市,创建于1984年,是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生产经营光学镜头、显微镜、望远镜、测绘仪器等四大类传统光学产品和二维条形码、电脑摄像头、LCD投影仪等现代光电和信息产业产品。全球带摄像头的手机销量约为5亿部,月均生产量在4000万~5000万部左右。而舜宇手机摄像头月生产量达到800万个,这意味着,全球超过十分之一的手机摄像头是由舜宇提供的,舜宇已在强手如林的世界现代光电领域拥有了话语权。
舜宇的成功得益于公司“名配角”战略的实施。舜宇光学事业本部副总经理吴俊解释说,站在全球市场一体化的大舞台上,企业可以有两种选择:要么打出自主品牌,去争主角;要么背靠跨国巨头,成为他们的核心供应商,甘心作配角。舜宇根据自身的实际和世界光电行业的现状,选择了后者。主角在哪里?为谁配套更有利?舜宇将目光瞄准了松下、三星、柯尼卡美能达、奥林巴斯等跨国公司。“以显微镜为例,显微镜生产中国占了90%的量,但价值仅占10%。因此,企业只有为世界著名品牌做配套,才能形成新的优势。”吴俊说。而且,舜宇在配角中要做数一数二的,成为与“主角”构成战略依存关系的配套厂商。目前,舜宇提供给跨国公司的产品大多属于高附加值和国家鼓励出口的高新技术产品,因此没有被列入出口退税率下调的产品名单。
外贸行业的服务性质决定其很难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充当主角的地位,传统外贸企业真的要摆脱中间商的角色向供应链的两端进行战略转型一跃成为主角存在相当的难度。既然做不了主角,做好配角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尤其是成为名角身边的名配角。一个名配角企业可以服务于多个名角,从名角身上学到很多宝贵的企业管理经验,大大提升自己在业界的知名度,其地位和收入更是随着服务经验的积累与日俱增,到时一跃成为名角也并非什么难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