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谨慎能捕千秋蝉,小心驶得万年船(一)

(2009-07-17 09:22:09)
标签:

风险管控

公司治理

管控模式

管理咨询

华彩咨询

集团管控

财经

分类: 集团战略

——央企近年来开展风险管理综评与建议

刚刚过去的2009陆家嘴论坛上,宝钢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这样评论宝钢集团2008年的经营情况:输得很惨。他透露,宝钢集团前两年在伦敦期货市场对不锈钢主要原料——镍的期货炒作,直接导致宝钢在不锈钢项目上出现巨亏。

镍是生产不锈钢最主要的原料之一,占到了不锈钢成本的70%-80%左右。 从2005年底到2007年5月由于国际镍价一直处于上涨阶段,这让宝钢股份感受到了成本增加的巨大压力宝钢开始利用期货现货与期货炒作杠杆操作,希望能够降低镍价成本,还能从操作中获得大量收益。但是,由于宝钢在做套期保值上运作的方向出现了一些错误判断,最重要的是在开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时的风险管理没有到位,最终导致了宝钢不仅囤积了大量镍现货并由于价格一路走跌而不得不计提巨额减值准备,还造成了衍生品交易的大量亏损。曾有专业人士评价:过量套保实际上就是投机套期保值的根本是是使企业实现稳健经营,规避风险根据全年用镍量需求,肯定有个最优套保额,而如果一年用量是3亿元,而操作期货亏损6个亿,那肯定是严重违反了套期保值的本义的。

风险是个两面派。在利益的诱惑面前,如果只看到风险温柔的一面,最后必然会死于风险的屠刀之下。这一次,宝钢成了刀下冤魂。

其实宝钢的例子只不过是冰山一角。截止2009年4月29日,根据公开信息,东航、国航、南航三家航空公司由于从事航油套保,合计浮亏约200亿元;中国远洋从事的FFA(远期运输协议)损失52亿元;中国中铁汇兑损失40多亿;中信泰富的衍生品交易亏损140多亿。除此以外,因缺失风险管理而造成的特大安全生产事故、企业巨额亏损等恶性事件,近年来屡见不鲜。

这些血淋淋的教训一次又一次的给我们敲响警钟:在经济全球化、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国企业急需提高风险意识,加强风险管理,努力提高风险管理水平。这对于保证我国经济平稳发展、提升国企业的持久竞争力、构建和谐社会都是极为必要和迫切的

近年来,国资委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和推动风险管理在企业中的开展。

首先,推动央企逐步建立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在国资委颁布了《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之后,财政部、全国工商联、保监会、证监会等部门也随后相继出台了与风险管理相关的指引或规范,用以引导和督促企业建立和健全风险管理基础。此外,通过建立风险管理体系,不仅搭建了风险管理的整体框架,还对目前企业中风险管理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薄弱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2004年,国资委发布了《关于中央企业建立和完善国有独资公司董事会试点工作的通知》;2007年,国资委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央企业以总法律顾问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有关事项的通知》。国资委还要求企业加强对风险评估工作的推动并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定期开展风险评估,主动防范风险。2008年开始,国资委开始在央企中试行《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报告》的编制;2009年将该管理报告的编制推广到所有央企,从而将风险管理进一步落实到了实处。

其次,建立中国国情的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制度体系。2006年,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这是我国目前为止关于风险管理介绍最全面、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专业性文件。《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的发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风险管理进入了一个规范化、系统化的新阶段。2008年,财政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相关应用准则的征求意见稿。与此同时,财政部还颁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这些制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内部控制的制度体系初步成型。

再次,加强央企内部风险管理和主要风险领域的监管。主要是落实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责任,并且责任到人。2006年4月,国资委发布了《中央企业总会计师工作职责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规定,研究制订企业财会内部控制制度、组织建立和完善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和控制机制,是企业总会计师的主要职责之一。

最后,建立健全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2008年,国资委出台《中央企业资产损失责任追究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企业负责人、相关责任人在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责任;组织对企业高风险业务的管理方式、管理效率和投资结果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对在内部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方面违反国家法律法规或工作不尽职造成重大资产损失的责任人,国资委将按规定进行责任追究。

根据有关数据统计,《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出台后到2008年底,我国53家核心央企中,已经开展或正在开展风险管理工作的企业达50%。很多地方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也积极开始咨询与风险管理相关知识,希望更好管理企业风险。

有不少企业由于风险管理工作开展的较早,目前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实际工作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大大提高了企业的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比如,中化集团在吸取1998年企业危机教训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前中后台相互制衡的业务管控体系,实践效果非常明显。经过一段时间这种控制活动的实施,中化集团的主营商品库存浮亏仅占整体库存的4.9%,公司逾期应收帐款余额仅占销售收入的千分之一,期货业务保持零损失。中广核集团实施全面风险管理后,仅减少外债利息支付就高达4.5亿美元,核电站建设及运行安全水平明显提高中国海油专门成立的投资和预算审查委员会,通过投资决策双向否决制,对一把手权力进行约束。中石化股份通过构建《内控手册》、《内控评价和检查办法》等制度体系,逐步形成以内控制度为保障、具有中国石化特色的制度化管理体系。中国五矿将全面预算管理与风险管理相结合,预算以控制风险为目的,实现企业增长、盈利、风险控制的三维平衡。此外,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开发投资公司、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节能投资公司、中国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中国铁路物资总公司等6家企业主动向国资委报送了《企业风险管理报告》。在这些企业中,中国神华和中远集团的经验是很值得借鉴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