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集团管控集团管理集团型管控集团型管理集团行管理财经 |
分类: 集团管控 |
军工资产证券化加速为加强集团管理提供了良好契机
从1993年10月广船国际作为第一家军工企业上市进入资本市场以来,在13年里,一共有40余家军工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为了彻底理清军工行业改革的脉络,尝试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
第一步,起步阶段———发展军转民产业
90年代,为了摆脱我国军工企业一直面临的人员多、包袱重、国家不重视的环境,军工企业尝试通过把相对优质的军转民资产分拆进入资本市场,从而推动企业的整体发展。主要的领域包括汽车零部件、摩托车和机械制造价格等行业,代表的企业有江南重工、长安汽车、东安东力、中核科技、嘉陵摩托、北方天鸟和凌云股份等。但是由于民品市场的竞争激烈,企业核心竞争力不强,这些企业的改制上市并没有完全达到预期的效果。
第二步,转折阶段———尝试军工资产证券化
从2000年开始,随着10大军工集团的建立,“十五”期间,军工行业进入了大规模的调整、提高的转折时期。这一时期,随着军品业务的景气周期逐渐来临,为了逐渐摆脱民品企业在资本市场被动的局面,军工集团开始尝试把军工资产进入资本市场。但由于政策的限制和观念的制约,这些资产都是一些外围的,非核心产品。主要领域包括航天、航空的相关配套行业,代表的企业有火箭股份和洪都航空等。虽然军工集团只是把一些非核心业务进行证券化,但由于基本面的良好,行业景气驱动,受到的资本市场的高度认同,一改以前被动的形式。
第三步,走向发展———军工资产证券化和专业化重组
以股改为契机,军工行业进入了资本市场发展的第三个阶段,即以上市公司为平台,实现军工资产证券化和专业化重组,达到做大做强军工行业的目的。特别是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利益的一致性,军工估值的高涨和政策的放开,使得军工集团有很强的动力进行资产的注入。2006年以来十大军工集团纷纷利用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进行整合,主要的领域包括航天、航空和造船行业,代表的企业有沪东重机、西飞国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