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集团管控集团管理集团型管控集团型管理财经 |
分类: 集团管控 |
航天产业对进一步加强集团管控提出了新的要求
第一、内需拉动外需
从神州五号飞船到神州六号飞船,再到刚刚成功升空、正在正常运转的“嫦娥一号”卫星,一系列重大事项标志着我国的航天事业正步入快速的发展通道。“十一五”期间,我国将研制近100颗空间飞行器,发射50-60颗卫星,包括通信广播卫星、地球资源卫星、返回式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和科学试验卫星六大系列。到“十一五”末,我国将建立由60至70颗卫星组成的空间信息系统,较目前投入运行的数量(36颗)翻一番。而且明确提出我国航天产业还将启动并实施包括载人航天工程、月球探测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科技工程,实现航天产业跨越式的发展。
在国防科技众多领域中,航天工业国际先与进水平之间的差距最小。我国在运载火箭发射技术、大中小型卫星研制、导航应用、载人航天等方面已居世界前列。2007年航天科技集团为尼日利亚通信卫星一号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整星出口零的突破。鉴于我国同广大第三世界国家的良好邦交关系,有望获得更多的海外卫星研制和发射订单,逐步扩大航天工业的外部需求。
第二、卫星应用领域商机无限
国际上普遍认为,卫星产业由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地面设备制造业、卫星运营服务业四大领域。根据美国卫星产业协会统计,2006年全球卫星产业销售收入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年均增速超过10%。纵观2001至2006年卫星产业结构变化,卫星应用产业(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所占比重稳步提升,2006年已经占到了整个卫星产业收入86.1%,已经成为卫星产业中骨干行业,其发展速度、行业规模和投资能力直接影响着卫星产业的整体发展。预计到2010年前后,卫星产业的市场总规模将达到2000亿美元左右,卫星应用产业市场规模将达1600亿美元,市场容量十分巨大。
从全球航天产业发展趋势来看,卫星应用业务所占卫星产业收入的比重要远高于卫星制造,这方面与国际水平相比,中国还有一定的差距。“十一五”期间,我国将把卫星应用产业作为重点,推进其产业化。鉴于国际、国内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国家对卫星应用产业重视和支持,我们相信,“十一五”期间,将迎来我国卫星应用产业发展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