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知识/探索 |
分类: 集团管控 |
2006年6月,拉克希米·米塔尔以250亿欧元(远远高于阿赛洛公司市值240亿欧元)并购全球第二大钢铁集团阿塞洛(Arcelor)钢铁公司,举世震惊,成就了“恐龙级”的阿塞洛-米塔尔钢铁集团。目前该集团在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1家钢铁厂,年产钢1.1亿吨,占世界钢产量的10%,销售额达560亿欧元。在欧洲、南北美洲和亚非两洲所占市场份额分别达到54%、35%和11%,成为无可置疑的世界第一大钢铁巨头。
米塔尔收购阿塞洛过程一波三折。因为它在收购过程中,不仅阿塞洛公司领导层和工会反对,而且法国、西班牙、意大利、比利时和卢森堡国家的政府官员和民意代表也出面干预。米塔尔雇佣知名的公关公司,经多方努力,最后才“强娶”成功。
但并购后双方利润均出现下滑。米塔尔集团和阿塞洛集团 8月2日首次联合发表的财报显示,按美元计算,其销售额同比增长21%,达92.3亿美元,但米塔尔集团第二季度的纯利润为10.15亿美元,低于去年同期的10.9亿美元;与此同时,阿赛洛集团销售额则同比上升20.6%,达104.27亿欧元,但是当季度纯利润同比下降了35%。
华彩认为,米塔尔集团在并购阿塞洛集团后,出现利润下降是正常现象,即便是出现亏损也不足为奇,我们相信这种情况应该在米塔尔的预料之内。华彩认为,我们现在要思考的问题是:第一,米塔尔为什么要出如此高的价格,承担利润下滑的风险,一波三折如此执着来“强娶”阿塞洛;第二,米塔尔怎样通过管控来让如此庞大的钢铁帝国协调运作。
一.米塔尔收购阿塞洛的原因分析
1.并购是它进行国际化的主要战略
从历史上看,并购是米塔尔进行国际化的主要战略。1989年,为了获得廉价原材料,米塔尔在特里尼达和多巴哥收购了一家严重亏损的国营钢厂,一年之后将它扭亏为盈,从此他确立了走兼并和改造亏损国营企业的经营路线。1990年初,他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进行了一系列的收购计划;1998年收购美国的内陆钢铁公司(Inland Steel Industries);2003年,他抓住波兰、捷克、罗马尼亚和马其顿国营钢铁企业私有化的时机,通过收购获得了这些公司的控制权;2004年他的LMN集团获得南非最大的Iscor钢铁公司50%的股份和管理权,Iscor改名IspatIscor;2004年10月25日,米塔尔钢铁公司以45亿美元收购美国俄亥俄州国际钢铁公司及其下属企业;2005年米塔尔钢铁公司又以45亿美元收购乌克兰Kryvorizhstal钢厂等等。
在过去的五年中,米塔尔共收购了20家公司。从这一系列收购的事实就可以看出,收购阿塞洛是米塔尔进行国际化的战略体现。
2.高端市场的产业升级需要
米塔尔以前的发展大都是在中低端市场,当米塔尔在东欧和南美等地站稳脚跟后,便开始高端市场的产业升级征途。恰恰阿塞洛最能快速帮助他实现这一目标,阿塞洛在汽车业、建筑业、家用电器业、包装业的高端钢材中占据主导地位,特别在全球汽车业钢材供应方面,占有15%的市场份额,在欧洲,平均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的汽车用钢由阿塞洛制造。
3.应对原材料涨价、提升利润的要求
近年来,钢铁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快速增加。例如,今年1月,澳大利亚与日本和欧洲主要铁矿砂用户价格谈判。澳大利亚最大的两家铁矿砂供应商Bhp Billiton和Rio Tinto在和日本的公司进行价格谈判,谈判的焦点是价格是否大幅提高。供求双方就价格问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澳大利亚人坚持要求至少提高50%,日本方面认为能接受的涨价幅度为20%,最后,涨价幅度确定在30%左右,是25年来最高的一次涨价。
米塔尔也面临同样的原材料快速涨价的问题。为了更好应对,它就通过并购来扩大自己的规模,提高自己在价格谈判方面的优势,并实现规模效益,否则利润空间将被严重挤压,效益低下,在国际市场也会失去竞争力。
二.米塔尔对钢铁帝国集团管控分析
1.战略管控方面
第一,通过横向一体化战略对钢铁公司进行管控。
米塔尔通过并购和自己同类业务或同类的企业作为自己的下属子公司。比如并购ISG(美国国际钢铁集团)和阿塞洛是为了进入高附加值的钢材市场。并购后米塔尔还会让这两家公司从事高附加值钢材的生产和销售业务,从集团战略上对下面的子公司进行管控。
华彩认为,米塔尔目前进行的横向一体化战略对米塔尔跨国经营尤为重要,因为公司所面对的是需求有众多差异的全球市场,在进行全球投资决策时,尤其是直接生产最终产品的投资决策时,要真正发现地区间的差异性,从而保证子公司在当地生产及产品的差异性。除此之外,中间产品和生产工艺在全球市场中的水平式发展,也要根据当地的供求情况以及全球战略的需要,制定自己的投资决策。我们建议,米塔尔采用战略控制模式进行战略管控,母公司除了在资产上对子公司进行控制外,还从发展战略导向等方面对子公司实行领导。
第二,通过纵向一体化战略对原材料供应商进行管控。
米塔尔通过并够和自己在产业链上协同的企业作为自己的子公司。根据波特的价值链理论,我们可以发现,对于钢铁行业来说,战略链点是原材料和规模经济。除了扩大自己的规模之外,米塔尔还通过并购控制原料供应商。如2006年底米塔尔以14.39亿美元收购拥有铁矿储量1.6亿吨的墨西哥的Sicartsa钢铁公司。2007年米塔尔投资22亿美元在塞内加尔开采铁矿,当地铁矿储备量接近7.5亿吨。我们可以从米塔尔收购路线上清楚地看到,米塔尔收购方向一直是往原材料方向发展,也就是在供应链上游进行收购,以实现其直接通过自己拥有的矿藏增加原料供应份额的战略。据估计,米塔尔目前控制的铁矿石原材料在将来的50年中足以供应企业自身的需求量。尽管如此,目前米塔尔公司仍在寻求收购铁矿石原材料的机会。
华彩认为,米塔尔还可以通过控制产业链的下游,间接控制产业链的上游。具体来说就是先控制原料,再间接控制自己的钢铁生产公司。这应该是一个很有效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