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石油企业国际化遭遇“政法”风险寒流

(2007-10-11 20:43:20)
标签:

产经/公司

集团管控

国家管控

石油

分类: 集团管控
 

2005年10月26日加拿大当地时间上午9点16分,中油国际以每股55美元现金要约购买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所有上市股份。这一报价总价值约为41.8亿美元,通过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中油国际收购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但是这一成功收购曾经经历了哈萨克斯坦政府的政治、法律挑战。

在收购过程中,哈萨克斯坦政府为进一步加紧对本国能源领域的控制,采取各种措施和手段对这起收购案施加影响。哈萨克斯坦先匆忙修改了该国有关开采利用石油等自然资源的法律,修改后的法律加强了国家对能源领域的控制,哈萨克斯坦政府不但有权封杀在能源领域中的收购交易行动,同时也有权强行收购能源企业。同时,哈萨克斯坦政府以违反该国反垄断法为理由,对哈萨克斯坦石油公司处以5.2亿美元的罚款,哈萨克斯坦政府保护竞争委员会的一名官员暗示,如果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最终能完成收购的话,那么中石油必须替这家公司支付这笔巨额罚款。5.2亿美元不是小数目,若由中石油支付,相当于抬高了12%的收购成本。

最后,经过多方努力,修改了相关条件,上面的并购才开花结果。哈萨克斯坦政府在哈油气得到中石油转让的33%股份后,才向这笔交易挥动了橄榄枝。

从上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中石油在并购中已经遭遇到了政治风险、法律风险的考验,东道国政府不惜通过临时修改法律等手段来干预跨国收购,甚至是趁火打劫,突显出并购背后的汹涌暗流,这种隐藏在并购行为后面的“政法”风险,时刻在考验着寻求通过并购实现国际化梦想的中国企业的智慧和勇气。

华彩经过研究发现,对于石油企业跨国并购来说,因为石油等能源关乎国家安全,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已经成为并购中最大的障碍,政治和法律在其中的作用,已经超越了其他经济因素,这已成为石油企业国际化中最大的特点。政治、法律风险对企业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甚至会导致并购的失败。

中海油收购优尼科因为美国会的反对而功败垂成。2005年6月30日,美国众议院以333票对92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禁止政府批准中海油购并美国优尼科决议案。此外,来自加州的众议员庞勃(Richard Pombo)也提出了另一项议案,议案要求如果优尼科同意被中海油收购,这笔交易应该“立即”交由美国总统布什进行审查。庞勃重申,中国国营公司中海油收购美国第九大石油生产商将会“威胁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美国众议院在7月5日以328票比91票通过了密歇根州的民主党议员基尔帕特里克 (Carolyn Cheeks Kilpatrick)提出的修正案,该修正案阻止美国财政部动用联邦资金,来使中海油的收购获得批准。最后,中石油在比竞争对手高出14亿美元的条件下被迫出局。

所以,华彩建议,石油企业在国际化过程中,一定要认真分析潜在的政治、法律风险,并且制定科学的风险管理计划及应对措施。

政治风险。这与东道国的政府政策变化等行为有关,包括征收、国有化、战争以及恐怖活动等政治暴力事件。“中海油集团对尤尼科公司的收购案、五矿集团对诺兰达公司的收购案,在经济上来讲,美国和加拿大的公司都不吃亏,但是东道国从政治上考虑还是要进行审查,结果导致了项目中止或无法顺利进行。

法律风险。目前,世界上已经有60%的国家有反托拉斯法及管理机构,但是管理重点、标准及程序各不相同,经常使并购过程旷日持久,往往需要花费高额的法律和行政费用,增加并购成本。中化国际曾经拟以5.6亿美元独资收购韩国仁川炼油公司,在签署了排他性的谅解备忘录中,中方以大局为重,没有意识到应该增加附加条款,以便用法律手段限制对方再提价,结果该公司的最大债权人美国花旗银行在债权人会上提出要抬价至8.5亿美元,超出了中化集团的承受能力,最终导致了并购失败。

那石油企业应该如何来应对“政法”风险呢?

华彩认为,要很好的应对上述“政法”风险,应该重点做好如下工作:一是风险评估工作;二是风险的处理工作。

1.“政法”风险的评估

所谓“政法”风险评估就是针对政治、法律变动可能性,对经济机会进行预测和评估。政治、法律风险可能对于投资造成重大损害,跨国企业因海外投资金额与分布点遍及各地,在运作上对上述“政法”风险考量格外注重,经常由专家小组进行风险分析,并找出避险方案以求应对。国际上也有许多研究机构与顾问公司,针对政治、法律风险进行评估,并将评估结果出售。

由于国内企业对海外市场不了解,因此,中介机构开始成为企业借助的有力手段。不过,在现实中,我国企业对中介组织在并购中的作用认识还不够深刻。TCL在并购阿尔卡特手机业务时,TCL通讯管理层认为阿尔卡特情况简单,该部门不到1000人,且只有研发和营销体系,没有工厂,便觉得交易结构相对简单,涉及人员和资源比较少,整合难度比较低,因此就没有聘请中介机构进行精密策划,而是自己设计了收购方案。看似省了几百万欧元的咨询费,但是结果却是因小失大。报告表示,由于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准备不够充分,问题研究的不够透彻,对可能遇到的困难准备不足,低估了整合国外业务的难度,加之其他因素的影响,造成阿尔卡特在并购后一度整合艰难,给TCL集团的经营造成了极大的压力。

万向集团公司总裁鲁伟鼎一直确信磨刀不误砍柴功,在收购中,充分利用专业公司的经验做好尽职调查十分重要,因为不同的评估方法会导致对目标公司的价值评估出现较大的差异。比如,国内评估机构通常按照净资产来收购,而美国却是按企业未来盈利能力收购,哪种投资能够产生更大的增值和回报是他们决定是否收购的要点。企业应该将评估作为投资而不是成本来看待,投资中切忌急功近利,好的项目一年谈不下来可以放一放,不要急于投。有些事放一放反而会水到渠成。华彩认为,纠正一个错误带来的结果,比不犯这个错误要难得多。

上汽集团投资英国罗孚汽车的时候也发生了这样的情况。2005年初,罗孚的经营情况不断恶化。于是,上汽聘请了国际知名咨询公司和会计师事务所,对罗孚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进一步的调查,结果发现罗孚破产的可能及由之带来的风险远远超过已经了解到情况,随后,罗孚宣布破产,上汽避免了由于收购可能造成的巨额损失和难以摆脱的人事负担。

2.“政法”风险的处理

2.1防御性策略

(1)风险规避。风险规避是企业遇到政治、法律风险时经常采用的一种风险防范措施。当遇到“政法”风险时,企业可以通过停止经营活动或者撤回投资来避免企业遭到人员和资产上的损失。在中石油并购中,如果哈政府的政治和法律干预没有得到较好地处理时,中石油应该果断地放弃此次并购,另寻其他合适的对象,否则,在并购后的整合时会面临企业难以想象和驾御的挑战和困难。

(2)第三方合作。选择东道国以外的合作伙伴建立合资企业。由于涉及来自多个不同国家的合作伙伴,东道国政府可能不愿因为干涉某个具体企业而去冒犯多国政府。在本次案例中,中石油的第三方就是哈政府的哈油气。

(3)建立灵活的生产系统。为了防范风险,便于海外分支机构能根据组织的演变而调整区域业务整合,也为了灵活迎合市场需求周期变化。为此,企业在海外各地工厂设计中,可合理配置和组合最低单位成本工厂,灵活的多产品工厂,季节性工厂以及囤储工厂。通过对不同工厂确定不同的任务目标与生产安排,来进一步提高本公司维持稳定生产和抗风险的能力,对于石油生产来说,会受到各方面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所以建立灵活的生产系统是一种战略选择。

(4)控制市场销售。企业要严格控制产品在非东道国市场的销售。如果东道国征用投资,必然会因此失去广阔的世界市场。事实已证明,这对于从事开采业的跨国公司尤为有效,对于中石油来说,它进行的是石油的开采,所以,它对市场销售的控制显得十分重要。

(5)购买保险。把被保险人的政治、法律等风险转移给保险人,从而减小损失。随着产品市场和单个国家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发展,要求提供减少政治、法律等风险机制的需求日益增强,一些国际组织,单个国家政府以及私营保险公司现在都可以提供政治、法律等风险的承保业务。例如,“多边投资担保机构”(MIGA)就是具备在其成员国间达成协议和实现风险分散化的国际组织。

2.2一体化策略

(1)风险转移。风险转移是将风险转移到企业外部或将风险外部化,企业可以通过合营,许可贸易,分包,租赁等方法,让更多的本土企业参与到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来,不仅可以在发生政治风险时将风险转移,而且有助于减小来自于经济民族主义方面的风险,本案例中石油出售哈油气30%的股权应该就是一体化策略的体现。

(2)公关。公关即公共关系的简称。公关包含了政府公关,媒体公关和危机公关这三点。政府公关的目的是尽可能的获得东道国政府的理解和支持,根据政府扮演角色的不同可能表现为简化批准手续、获得准入资格、赢得政府采购、影响法规制定等等;而媒体公关除了在营销方面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外,在防范政治风险上也可以起不小的作用,它可以影响政治和左右民意,获得民意的广泛认同而减小政治风险。中石油近年在哈国已投资10亿美元,协助哈国政府勘探和开采里海大陆架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中石油在哈国也拥有自己的油田,分别是控股60.3%的中油—阿克纠宾石油天然气股份公司和全资拥有的北布扎奇油田,两个油气项目总探明储量为5.06亿桶,占到了中石油海外油气储量近30%。此外,正在建设中的中哈石油管道也是由中石油集团总公司和PK公司合资修建。通过这些项目,中石油与哈国石油公司和哈国政府都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公共关系良好,这为此次并购进行政府、媒体公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对于欧美国家的石油公司并购更应该加强公关工作。

(3)本地融资。在东道国国内寻求股票和债务融资渠道。这样做既可以使东道国的相关部门受益,又使东道国政府不情愿作出对公司不利的行为,因为东道国对外国公司的干预将会使东道国政府或其金融机构遭受经济上的损失,华彩认为,为了更好的规避上述三大风险,中石油最好能在东道国融资。

(4)员工本土化。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有自己的文化特性,善用当地的员工并提升当地员工为管理人员可以更好的使公司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融入当地的社会生活,做到加强集团管控。而当企业遭遇到政治风险时,很有可能造成当地的员工失去工作机会,这会迫使当地的劳工组织同政府交涉,让当地政府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政策。华彩建议,中石油最好保留原来的员工队伍,以后的员工尽量从当地招聘,对于高管则可以灵活处理,比如刚开始时从保持稳定性出发,暂时保留高层不变,以后随着环境和情况的变化,根据需要做灵活调整。

从确保国家利益、国家安全的角度出发,我国政府积极倡导石油企业“走出去”战略,但企业在具体实践中,经常忽视政治、法律风险这样一些重要问题,以至让自己遭受很大的损失,中国企业对于此类风险应该警钟长鸣!

很显然,今天世界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但在和平贸易环境中,“政法”风险,尤其是政治风险仍然是当今中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面临的主要风险。联想的并购和中海油的收购失败已经证实了这一风险仍然存在并发挥着何等大的作用。采取何种措施尽量减少上述“政法”风险对我国石油企业跨国经营活动的影响,仍然是想走出国门企业的一种考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