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集团管控 |
四、解决方案
首先需要解决集团化管理观念方面的问题,并形成集团各成员单位都接受与遵循的集团管理章程。在此基础上,通过组织的调整、流程的优化、信息化的完善来实现集团化运作的真正优势。
1)对集团总部与各成员单位中高层进行集团化管理的培训,从而改变其观念,使其能够真正理解何为集团化管理,集团化管理与子公司独立经营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以利于下一步实质性工作的展开
2)制定《集团管理章程》,通过章程确定集团董事局、集团执行层、集团职能部门、各下属企业、下属企业董事会与执行层之间的权力义务关系。该章程在集团董事局及各企业董事会签署后开始生效,从而成为实施集团化管理的基础性文件。以此文件为核心,建立集团化的框架,使集团能够更多的介入到各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改变以前只通过董事会控制的局面
3)以《集团管理章程》为基础,进行集团管理架构的调整。首先进行调整的是将原来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改变为按业务划分的事业部制组织架构,以实现相同业务在资源与运营方面的共享
4)优化集团总部的组织架构,使集团总部真正成为战略中心、投资中心、资源调配中心和监管中心
5)建立各事业部的经营架构,并构建以激励为核心的高层薪酬体系,使各事业部经营班子更高效的开展生产经营工作
1)集团管理模式解决方案
通过对国内外著名集团总部功能定位的借鉴和咨询实践,考虑到集团干部素质的提升潜力,项目组将集团总部功能定位在战略导向与协同、资源配置(投融资、干部任免、计划预算、目标管理)、运营与风险控制(含业绩考评)和共享服务四大功能上。换言之,集团总部就是要通过战略业务协同,发挥“母合优势”,产生1+1>2的效果;就是要优化业务组合,培育新的增长点,驱动资源和能力向支撑战略目标的方向集聚;就是通过运营监控,在风险一定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收益;就是通过提供共享服务,进一步提升1+1>2的效果。
按以上思路,梳理了组织结构和部门职能,重新进行了定岗、定编、定员,明确了岗位职责;优化了关键管理流程,使制度动态化、可视化,以便于理解和操作;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关键岗位竞聘和人员分流方案。
2)绩效管理体系
项目组针对集团的绩效管理观念不成熟的现状,设计了由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参加的KPI质询会。在质询会上,参会人员通过对集团战略目标和指标体系,部门职能,部门和子公司考评指标的讨论、争辩,确定了总部和职能部门、子公司的考评指标集、指标定义和计算公式、数据来源等。更重要的,在顾问引导下,发现、理解了集团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短板,提升了管理理念,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使中高层管理人员真正感知到了绩效管理的价值。
此外,通过绩效管理制度和系列流程设计、培训与研讨,使中高层管理人员掌握了绩效管理的工具和技巧,保证绩效管理方案能够用起来,还要用得好。
五、咨询效果与客户评价
通过集团管理模式设计,确定了集团总部功能定位,优化了组织结构,明确了母子权责关系,建立了关键管理流程体系,强化了职位管理,在此基础上组织了关键岗位竞聘和人员内部分流,使关键员工真正看到了希望。
通过配套完善绩效管理体系,填补了集团职能部门的考评空白,解决了考什么、怎么考、考评结果怎么应用三大问题。更重要的,通过两天的“KPI质询会”,使中高层管理人员发现、理解了集团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短板,提升了管理理念,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使参会人员真正感知到了绩效管理的价值。而“KPI质询会”也被赞誉为集团发展历程中的“遵义会议”。
一个国家的经济在世界市场的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该国家企业集团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我们对于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最真实真切的感觉,是该国家的企业集团。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们无疑可以说出一大串的跨国企业集团,即使对于芬兰那样国土面积狭小的国家,因为诺基亚的存在,在我们的印象中也有了一席之地。
少年富则中国富,企业强则中国兴。我们愿意为企业成长贡献才智!希望中国企业集团越来越多,希望中国的企业集团越来越壮大,希望中国的经济竞争力越来越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