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保持移动用户的持续增长是一件极不容易的事情。然而,印度做到了。据最新的统计数据,今年九月,印度新增移动用户为5百万,十月则是6百万,而十一月的数量则达到了惊人的7百万——一个月的增长量就几乎和一个欧洲中等国家的人口总量持平。
相信这是一组令电信业内任何厂商都兴奋不已的数据。更重要的是,增长远远没有结束,增长的势头还在加速。
当然,嗅觉灵敏的厂商早就布下了阵式,这些最新的数据只是印证了他们早先投资的假设。如今他们也迎来了收获的季节。据GfK的最新统计,在十一月印度市场按手机型号的销量排名中,单单诺基亚一个厂商就拿下了前十席中的七席,显示了其无可匹敌的第一品牌的超级地位。
其实这也是种瓜得瓜的结果,也勿废我多言。而真正让我感到兴奋、并掩饰不住要告诉大家的是,在这份销量排名中,我发现了中国本土手机厂商的名字!——Haier和ZTE。
海尔(HAIER)的一款叫C1000的手机销量排在了第十二位,而中兴(ZTE)的一款叫经典201(Classic201)的手机稍差一些,排在在第二十一位。
当然,GfK的统计肯定是不完善的。而且,就像我国一样,印度也有一块很大的“灰色手机”市场,尤其在中低端领域,而且在这块报表上显示不出来的市场上,相信深圳周围的手机老板们和印度的手机贸易商人的组合占据了重要的份额——这里面或许还藏着一些“隐形冠军”。尽管如此,上了“红名单”的海尔和中兴已经足够让我兴奋不已了。
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步伐总是赶不上国人的期望,海尔和中兴这次也算是拔了头筹。抛开国际化战略的差异,中国本土手机厂商有实力的还不少,联想、波导在和跨国公司的竞争中也还占到了国内市场的一席之地。同样是新兴市场,相信在国内市场拼战的经验放到印度还是能占到一些优势的。
可以说,中国手机厂商的印度机会还是蛮大的,而且只要出发就不晚——想想前几年国内的好时光。
当然在这里提个醒,不信佛教的印度和国内手机市场还是很不一样的。据调查,在印度市场,用户在选择高端手机时,品牌的影响力反而相对弱一些,购买的因素往往是设计和功能,然而在低端用户方面,在一定的范围内,价格反而影响力很小,影响购买行为的往往是品牌的因素——在印度,品牌的影响力的形成靠的更多是口碑相传,而不是国内厂商的强项——广告的强制接受:“送礼就送老白金,买手机就买海尔牌”可能不好用了,有趣吧。作为主攻方向的中低端手机,我想技术和质量应该不再是问题了吧——这个可是口碑相传的重点。
希望等把印度吃下了,明年我就有机会在写写什么“中国手机厂商的俄罗斯机会”、“中国手机厂商的巴西机会”什么的。(end.
百坡原创)
____________
前沿观点 Top
Points
相关阅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