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有很多人热衷于到外地旅游,也许在他们对他乡或异国的景点如数家珍的时候,往往忽略了那些就在身边、可能熟悉但不一定了解的东西。对我来说,北京东便门的古城墙和角楼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北京生活多年了,一直都没有真正登上东便门的古城墙和角楼看看,也许因为她就在身边,“想去就能去”似乎成了没去参观最好的理由。最近几年,每天上下班的“旅途”都会经过东便门,朴素、大方、威武的角楼和城墙在东便门——建国门一线东二环路上滚滚车流的映衬下,显得那样的沉稳、凝重,俨然是一个置身于世俗之外的智者——或许,周遭拔地而起的高楼,滚滚的车流,忙碌的人们已经不可能激起她穿透历史、洞悉一切心绪。
不过,终于,在一个北方平凡的冬日的下午,我来到了这里,就如赴一个允诺已久的约会,如走进了一扇路过多次如今终得一进的神秘的门。

落日余辉中的东便门角楼,如今角楼往西一直到崇文门,已经开辟成了明城墙遗址公园

券门内的一段城墙
通过券门可以进到角楼下,登楼门票10元。这个券门曾经是东便门火车站的入口,如今已经废止的东便门火车站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内城后修建了,不过后来车站往西延伸到了今天的北京火车站,这个车站就废止了。

角楼下有一排古建筑,里面有导游服务

古建筑前面的一个像狮子的石刻,有谁认得?

长长的台阶,从这里登上城楼,据说是后来修的,原先登城的路叫“马道”,高高地,宽宽的那种,适合骑马登城。图片的最右上方还能看到北京站的候车楼。

在城墙上远看角楼
城墙上仅角楼就有4层,里面会是什么呢?如果由你,你会在里面给游客展示什么呢?

角楼上永远的伤疤:——八国联军留下的“到此一游”,这里曾经是义和团抵抗侵越者战场

城墙上的兵营,后面远处是长安街旁的高楼

城楼上的一个铁炮,原不再这里,明朝的东东,六几年在崇文门附近出土

近看铁炮,远处是恒基中心和圆顶的Marrot饭店
进入角楼,里有一个叫Red Gallery
的画廊,占据了角楼4层中的两层,最上面的两层是有关崇文区工商发展历史的展示。下面是Red
Gallery中正在展示画作

记得这张的名字叫“盛宴”“狂欢”什么的,中山装、黑色、红色、西装,太典型的符号

这张的名字叫“丝绸之路”,混合材料渲染出丝绸的效果——作者也许想再现昔日的辉煌,但我感觉就像现在大片——华丽的制作难掩无力和苍白

在角楼下溜狗和休闲的市民,就在大大的禁止溜狗的指示牌前。京城里不久前掀起的“文明养狗”的宣传和打狗之声还响在耳边,突然记起一句话——不知道那位大侠的名言——正是那些“充满爱心”、“视狗如子”的狗妈妈狗爸爸们把可怜的小狗推上了人人喊打的境地。
也许这就是东便门告诉我的,生活本身就和角楼和城墙的砖石一样实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