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已非不治之症生存率高的患者大都有乐观的心态

标签:
健康科技生物财经 |
分类: 郑重心得 |
郑重/文
情绪抑郁容易血瘀、痰积
不良情绪会降低人体免疫力
有人听到自己得了癌症,前一刻还在打球,后一周不会走路
有人抛开杂念练练书法绘绘画,十几年了还活得很滋润
情绪对癌症的影响到底有多大?肿瘤科医生临床统计发现
得癌症后生存率高的病人
一半以上懂得保持良好心态
1.就是被吓死的
实际上,很多癌症患者是被吓死的。
话糙理不糙。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当听到自己罹患癌症的时候,身体会有应激反应,这时神经变得紧张,促使内分泌系统分泌一种要皮质醇的物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于是,人体免疫力下降,容易引起癌症的复发或病情的进一步加重。
据《今日早报》报道,杭州市一医院的中医科是国家中医肿瘤专业新药临床试验基地,这里是各色肿瘤病人比较集中的科室。主任傅华洲说:“情绪对癌症病人的治疗和康复来说,虽然不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是占了非常重要位置的相关因素。除了科学的治疗之外,但凡能够良好生存下来的癌症病人,都是对自己很有信心的人。”
在肿瘤这个专科里面,医务人员和病人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得癌症死亡的癌症病人中,有1/3是被自己吓死的,有1/3是过度治疗而死,另外1/3是因误诊而死。虽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但大家都十分认同。
傅华洲说,他曾经遇到过一个癌症病人,是位刚刚退休的体育老师。一天,他正跟往常一样在场地上打球,单位来了个电话,告知他单位的常规体检结果查出他肺部有阴影,确诊是恶性肿瘤。让人不可思议的是,原本还活奔乱跳在打球的人,听到自己的病情后一周,就不会走路了,随后很快去世。
“这是个典型的确诊癌症后,自己把自己吓死的病人。”傅华洲说,按照中医的说法,当一个人的情绪抑郁时,身体内就容易血瘀、气瘀和痰积,而这些正是形成肿瘤的重要因素;反之,情绪好的人,气血畅通,也就更利于肿瘤的康复。
2.一个中晚期肝癌患者的重生
这是来自浙江在线的报道。
睁开眼睛,看见卧室里挂着的“燎原”二字,孙可达就像充了电,浑身充满力量和希望。这是“七一”之前,他被评为优秀离退休干部时写下的。
“13年前,当我被确诊为中晚期肝癌时,真的以为要离开大家了,没想到还能坚持到建党90周年的时候。”昨天,已经80高龄的孙可达想对广大癌症患者说,除了药物治疗,情绪对“抵抗”癌细胞真的很有用。
孙可达的说法,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肿瘤科的许晓锋在临床中也得到印证。
许医生说:得肿瘤后能好好生存下来的病人,有一半以上是心理状态比较好、对自己很有信心的人。情绪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良好的情绪,就像一剂特效药,对癌细胞的强大杀伤力,是任何药物所不能代替的。
三个儿女都有稳定的工作和幸福的家庭,自己又是离退休干部,基本上也不怎么需要子女操心,对于孙可达来说,退休后的生活,那可真叫是安享晚年。
然而,就在1998年的6月底,他在体检时被发现肝脏有阴影,当年的7月1日就确诊是中晚期肝癌,整个病灶有8×8cm大,相当于一个小皮球的大小。
“那年年初,有位老同学也查出来肝癌晚期,只过了20天时间,他就去世了。”孙可达说,乍一听到自己得癌症的时候,他也很悲观,觉得自己会紧跟着这位老同学而去。
当时城隍阁正在建造中,想想自己所剩时间不长,估计是看不到精美的城隍阁造好后是什么样子了。
“我真的是做了最坏的打算,就在住院的前一天晚上,把三个儿子都叫到家里吃饭。想想即使进了医院再也出不来,那也至少跟全家人一起吃了顿最后的晚餐。”孙可达笑着说,现在想起自己当时的行为,感觉很幼稚。
可以说,孙可达是怀着“一去不回”的心情住进医院的。可到了医院以后,他看到这么多的医务人员为他忙前忙后,专家们还为了他的诊疗方案再三讨论。想想这么多不相干的人都在为了挽救他的生命而努力,自己怎么能反倒先放弃呢?
人的想法真的很奇怪,就在那一瞬间,他想通了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客观规律,反正自己也活到将近七十,子女们的生活也不算太差,自己也确实没什么好牵挂的了。
于是,就在手术前一刻,孙可达对主刀医生说:“你就大胆帮我开刀,即使出了事情,也能让我们的医生积累经验,就算是我这个老党员最后为社会做点贡献。”
“在战略上藐视癌症,相信癌症能够治好;在战术上重视癌症,把握好每个治疗细节。”孙可达说,这就是一直能坚持到现在的“制胜法宝”。
经过一个多月的住院治疗后,孙可达回到家里,第一件事就去老年大学报名,练书法和绘画。“书法可以陶冶情操,绘画等于是在纸上旅游,让我始终保持比较好的心情。而且,每周两次去学校上课,路上一个多小时,我都是走路来回,身体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他自豪地说。
当年同病区的6个肝癌病人,现在只剩他一个。为什么那些病情比他还轻的病人都早他相继而去?孙可达认为,自己心态比他们好是个十分重要的因素。
3.癌症已非不治之症
免疫疗法让癌症患者完全康复的真实性如何?
近来关于新生命元素用于癌症康复的报道,引起了业内以及公众的争议,尤其是对于《所有癌细胞都消失了:抗癌免疫疗法46人的证词》一书的内容,不少公众提出了质疑。质疑的核心其实就是一点:癌症就是不治之症,能治好的报道肯定是骗人的。
对于公众的质疑,我是理解的。不可否认的是,在几乎所有人的意识里,癌症就是不治之症,患了癌症意味着就是死亡。
果真如此么?
在接触新生命元素研发团队之前,我的意识里也是如此。随着与这个由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韩国多个国家13位专家教授组成的研发团队越来越深入的了解,尤其是我自己安排的17位癌症患者用了新生命元素后取得可喜的效果后,我的意识得到了改变。
11月15日—17日,2018亚太癌症康复与免疫疗法研讨会在韩国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举行,韩科院洪胜贤院长主持研讨会,期间对新生命元素研发团队近年来的成果做了深入研讨。作为会议代表,通过与到会专家的交流,更加坚定了信心。
韩国健康新闻社社长尹承天是新生命元素的受益者。他有家族肝炎史,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因为肝癌过世,他也在5年前不幸查出了肝癌。幸运的是,他因为工作的关系认识了新生命元素研发小组的成员,并接受了免疫疗法的建议,开始服用新生命元素最基础的产品。3年时间,他身上的癌细胞彻底消失。
尹承天社长一直认为食疗是治疗癌症的最好方法。新生命元素让他更加坚定了自己的认识。他不仅率先拿到了《所有的癌细胞都消失了:抗癌免疫疗法46人的证词》的版权,而且现在积极向世界推荐免疫疗法。
郑重很想与癌症患者说的一句话是,癌症已经不是不治之症,别让这两个字把自己吓垮了!
再来看看今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介绍的。据界面新闻报道,艾利森在随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说,“委员会告诉我这是他们第一次颁奖给癌症治疗领域。我想要大声告诉所有的正在遭受癌症折磨的患者,我们也在不断的进步。”70岁的艾利森是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免疫学教授兼主任,主攻能够抑制免疫系统攻击性的细胞研究。他的主要研究对象是能导致免疫系统“刹车”的蛋白,如果松开这个“刹车”,就能提高免疫系统对肿瘤细胞的攻击。在此基础上他发现了癌症的新疗法,免疫检查点阻断疗法。
曾经和艾利森一同工作的医生沃夏克(Jedd Wolchok)介绍说,艾利森不是医生,所以不会直接和病人接触。“我只是一个科学家。我做这些研究不是为了治愈癌症,我只是想知道T细胞是怎么运作的,”艾利森在新闻发布会上也提到。2006年的一天,沃夏克致电艾立森邀请他前往自己的诊所。在那里,艾利森见到了一名因恶性黑色素瘤濒死的女子。但在使用了艾利森研发的药四个疗程之后,该女子奇迹般地痊愈了。
该名女子是最先接受艾利森研发的药物治疗的病人之一。“如今她很健康,有了两个孩子,最近还参加了艾利森博士的生日派对,” 沃夏克说。
艾利森还呼吁对基础科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支持。他认为所有科学家都需要更好理解这些药物是怎么发挥作用的,以及它们如何能够更好的和其他疗法相配合,提高治疗效率,减少副作用。“那些通过免疫疗法治愈的癌症病人就是对基础科学力量最好的证明,”
艾利森十年前发现的免疫疗法打开了除外科手术、放射治疗、化学治疗、靶向治疗之外的第五癌症治疗条路。艾利森的研究始于1990年代,最初用于治疗恶性皮肤癌黑色素瘤,但如今应用范围已经扩大至全身各种癌症的治疗。2015年,美国前总统卡特就曾接受过免疫查点阻断疗法,当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了他的脑部和肝脏。而据他的助手表示,今年6月的检查结果显示,癌细胞已经被全部消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