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癌是切除才能根治的么?手术发展让免疫疗法在日本一度中断研究

(2018-11-24 01:31:53)
标签:

健康

科技

生物

分类: 郑重心得

郑重/文

关于癌症已非不治之症的观点,尤其是对免疫疗法已经让很多癌症患者康复的报道,居然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满”,有朋友在我文章后留言说:康复的癌症患者实际上都是误诊。

对于引起的争论,我早有预料。

在“癌症=死亡”意识已经根深蒂固的情况下,即使有了今年诺贝尔奖公布的包括美国前总统卡特患癌后完全康复在内的病例,依然难以让大家相信“癌症其实是可以治愈的”。

今天想给大家介绍的是《所有的癌细胞都消失了:抗癌免疫疗法46人的证词》一书中,关于这一疗法10多年来用于癌症康复的实验报告及理论依据。

在正式介绍前,我还是想先与大家尤其是癌症患者分享我的观点,一定要相信,癌症并不等于死亡,一定要有信心。

http://5b0988e595225.cdn.sohucs.com/images/20181124/71fdad25d88441f8bb0c3d4a5ac6b877.jpeg

1.相信的力量

昨天写的《癌症已非不治之症 生存率高的患者大都有乐观的心态》一文中,总结医疗界的观点就是『很多癌症患者是吓死的』。在肿瘤这个专科里面,医务人员和病人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在得癌症死亡的癌症病人中,有1/3是被自己吓死的,有1/3是过度治疗而死,另外1/3是因误诊而死。虽然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但大家都十分认同。

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是,在“癌症=死亡”意识的统治下,已经形成的负能量已经让大部分癌症患者丧失了信心。

所有的佛经都在告诉我们一个规律——世间的一切都是我们内心的现象而已。而心理学家麦基在《可怕的错觉》中写道:你看到的只是你想看到的。

也就是说,当一个人内心充满一种情绪的时候,心里就会带上强烈的偏好暗示,情绪通过肢体动作、语言等表现出来,还会找各种理由去印证他心里的想法,已达到内心的预期。

比如说今天你心情非常糟糕的时候,就会看到任何人都不顺眼,内心充满着暴躁的情绪,继而就会不自觉地想想尽办法去挑别人的毛病,好让内心的情绪得以宣泄。

甚至一个善意的微笑,也会被认为是嘲笑;一句善意的提醒,会被当做的多管闲事。这一切都是因为你不愿意相信世间还有美好,你内心里只有不满与愤怒,所以你看到的一切都是“看不起”与嘲笑。

同样的,如果你相信努力可以创造奇迹,那么你会努力,努力就或多或少有些收获,慢慢的你会成功;如果你相信这个世界都是真善美,那么你会变得善良,上天都会眷顾善良的人,你会变得越来越幸运。

心理学家麦基还说过:你内心相信这什么,你的人生就会靠近什么。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你“相信”的,就是你的命运。

你相信了什么,才能看见什么。你看见了什么,才能拥抱什么。你拥抱了什么,才能成为什么。所以说,你的命运就从你“相信”那一刻开始改变,朝着你相信的方向前进。

因为相信,所以努力,因为相信,所以坚持。

王尔德曾经说过,我们生活在泥沼之中,但是有人依然仰望星空。

仰望星空,是因为他相信世间的美好,因为他相信奇迹的存在。

惟有相信,才有战胜癌魔的信念。

郑重很想与癌症患者说的一句话是,癌症已经不是不治之症,别让这两个字把自己吓垮了!

2.免疫疗法因手术治疗发展一度中断研究

11月15日—17日,2018亚太癌症康复与免疫疗法研讨会在韩国科学院举行,研讨会还重点对由日本、韩国、美国、澳大利亚、德国等多国专家参与的新生命元素研发团队的技术成果做了深入研讨。

研讨会规格很高,在韩科院药物研究所举行,韩科院洪胜贤院长主持了会议,并邀请我参观考察了药物研究所。

新生命元素这个项目我已经跟踪了5年,并与研发团队的专家达成了协议,聘请他们出任即将成立的克分癌症康复与免疫疗法研究院的研究员,继续项目的后续研发。所以,我也作为嘉宾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并在会议期间与专家们正式签署了聘任协议。

东京医科大学名誉教授宿前利郎是研发团队成员。

宿前利郎介绍,尝试提高人体免疫力而治疗癌症的思想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

他说,在世界范围内认知菌菇类含有的β葡聚糖有抗癌功效的事情是在20世纪中后期。当时,很多研究者埋头研究于此课题,到了1975年研究范围更加集中化,制造出了抗癌药物。有云芝PSK,香菇LNT,褶裙菇SPG。这些药物被医院作为免疫疗法而广泛应用。

自我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很早前就开始了。菌菇类里含有的β葡聚糖有抗癌作用的事实从20世纪中半开始被大家所认知,后来的研究发现其中只有β-1-3-葡聚糖有抗肿瘤作用。

而绣球菌100g里含有61.9gβ葡聚糖,其中大部分是以β-1-3葡聚糖的形式存在,因此研发团队将其用于白鼠的抗癌实验。

白鼠分13组,每组10只,共130只白鼠里注射了固形癌细胞Sarcoma180。实验结果显示,虽然所有对比组里不同程度的出现了抗癌效果,但是在新生命元素100ug注射的组里出现100%的抗癌效果。

通过动物临床试验发现,β葡聚糖可增强巨噬细胞,T细胞,Natural Killer等细胞的免疫功能。但是当时虽然离人类登上月球又经过了十载,科学家对β葡聚糖的形状,结构,作用等知之甚少。

那时都以为,β葡聚糖只有注射了才会起到抗癌作用口服无作用的认知使很多学者停止了研究的步伐,转移了研究方向。

很多制药公司致力于抗生物的研发,也热衷于医疗设备和手术工具的开发,同时给人们传播了“癌是需切除的”思想。人们也渐渐认可了看得见的手术。

5年前,因父亲患癌症过世,新生命元素研发召集人朴香季博士赶到日本,出资组建了研发团队,召集参与这一项目的专家们重启研发。

医学博士中岛三夫执笔了《所有的癌细胞都消失了:抗癌免疫疗法46人的证词》一书。他在分析绣球菌各个营养成分后,被其大量含有的β葡聚糖的成分而惊到。β葡聚糖在最新研究里被证明了有抗癌作用。但是因结构不同而分有抗癌作用的和没有抗癌作用的。

最终研发团队将包括绣球菌在内的多种菌菇融合提纯,最终研发成功新生命元素1#、新生命元素2#,经大量的临床验证,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就有了《所有的癌细胞都消失了:抗癌免疫疗法46人的证词》这本书。

3.并非所有的β葡聚糖都有抗癌功效

β葡聚糖的抗癌作用已经是公认的事实。比如,人人皆知的灵芝,之所以用于抗癌就是因为其含有丰富的β葡聚糖。

对于菌菇类β葡聚糖成分及功效,东京医科大学医药部已经做了很多年的研究,研究成果以Grifolan:GRN的名称发表在很多学术杂志上。几年后,从菌核菌里提取出了β葡聚糖,叫SSG。

舞茸Grifolan:GRN和SSG的分子式里其主链连接了β(1,3),β(1,6)。从分支来看,舞茸与SSG的分子量虽都在100万左右,但是从结构与分子大小上有很大区别。

除上述外,还对雷丸,灵芝,盘菌(Peziza)等的β葡聚糖进行了研究。

绣球菌是1998年秋天开始备受关注与之前的云芝与菌核菌的提取物做对比,也发现了同样的分子结构,但是其含量是云芝的很多倍。

这个成果在1999年3月在日本药协会总会里发表而引起轰动。同时也被电视台和报纸所报道。

不过,研发团队最终发现,β葡聚糖有四种结构,分别为不规则螺线型、1类螺线型、3种螺线型、不溶型。

20年前认为只有3种螺线型才有抗癌功效,但是随后的试验也发现1种螺线型和不规则螺线型也有抗癌活性。另外,过去的研究一直假设β葡聚糖在只有注射到体内(腹腔,静脉等)才会通过血液到达内脏(肝等)起到有效抗癌作用,同时还断定了若通过口服,不被肠道吸收,直接排出体外。不仅仅对β葡聚糖这样假设,还对其他抗癌作用的食品和提取物也用了同样的假设。这么认为的原因是动物包括人类,肠道可以吸收的分子的大小是有极限的。

不过,东京医科大学研究院发现了白血球表面存在的叫Dectin1的蛋白质影响着免疫界,这一发现为口服β葡聚糖带来了转机,也就有了现在可以口服的新生命元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