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土地储备不是银行放贷的天堂

(2006-11-05 20:33:38)
标签:

房产

财经

土地储备

白世春

分类: 郑重访谈

土地储备不是银行放贷的天堂

 

记者 郑重报道 

土地储备不是银行放贷的天堂   

    全国人大代表、人行济南分行行长白世春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土地储备贷款隐藏着巨大的风险,从法律上对目前的土地储备进行全面的分析,储备中心并不是商业银行放款的‘天堂’”。

    土地储备机构作为政府的特殊单位,不同于一般企业,具有较大的稳定性,金融风险相对较低。近年来,各家银行争相来分食这块“蛋糕”,有的不惜低于规定利率标准提供巨额贷款。谈到这里,白世春忧虑地说,“土地储备中心并非像人们所认识的那样是一块‘肥肉’,能源源不断地为商业银行带来稳定而可观的利息收入。

    白世春认为,土地储备机构作为调控土地市场的有力工具,当前在各地纷纷建立,而土地储备工作的开展离不开巨额资金的支持,为此,各地政府纷纷与当地商业银行建立密切的联系。从理论上讲,土地储备后将由政府根据实际需要重新进行处置,设定土地使用权。抵押地块在处置办理抵押贷款时,由于未来用途、建筑密度、容积率等规划指标与其收购前将有巨大差别,而且加上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有的地块抵押价值将大大降低,甚至降为零。可见,土地收购储备机构以收购具体地块抵押时,其土地使用权的性质和价值都是模糊的。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在没有得到国家批准的情况下,大面积的圈占土地,是一种很危险的行为。”白世春说,“一旦这些圈占的土地得不到批准,则无法变现,这就给商业银行的贷款带来了巨大的风险。”

    他认为,在土地储备贷款中预防或降低风险,不仅要加强资金使用的监管,而且要积极关注配合,甚至直接介入土地收购储备机构或土地管理部门向市场供地环节,以保证资金的有效回收。

(原载2004年3月12日《中国经济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