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东汽车工业停滞

(2006-11-03 01:05:25)
标签:

汽车工业

山东省经贸委

汽车产业

大省

邵奇惠

分类: 郑重调查

山东汽车工业停滞

 

本报记者 郑重

 

山东汽车工业停滞    汽车产业的超速发展带来的浮躁情绪和浮夸之风日见膨胀。一些企业和地方官员,用大话代替规划,忽视市场规律,哗众取宠,贻笑大方
  
  满怀“造车大省”梦想的山东,今年可能会是一个地方政府不愿意看到的结果。
  “情况不妙。”一位参与制订山东省汽车工业“十五”计划的人士接受《财经时报》采访时调侃道。
  上述人士说,山东省汽车工业“十五”计划目标是,到2005年,整车年生产能力要达到80万辆,而今年上半年的实际情况是总量不到20万辆。


  计划与现实的鸿沟


  山东省经贸委产业政策处相关人士介绍,根据上半年的统计数字,1—6月份,山东省共生产汽车198899辆,比上年同期增加891辆,仅微增0.45%。虽然近两个月的统计数字尚未出来,但产销下滑的总体态势并没有改变。
  山东汽车工业的产销疲态已经给全省汽车工业“十五”计划目标的完成以及力争成为汽车大省的长远规划造成了很大困难。
  伴随着产销停滞不前,山东汽车工业整体效益出现下滑。统计资料显示,上半年山东8家汽车整车生产企业完成利税14亿元,同比下降了24.28%。
  山东省经贸委有关官员将山东汽车产销停滞的原因归结为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
  “这个解释未免有点牵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说,上半年山东相关数字与全国比较,增长停滞的现象还是十分明显:上半年全国汽车产量增长了5.15%,而山东只是微增了0.45%。
  山东省是在2002年明确提出把汽车工业发展成支柱产业战略的。按照规划,该省希望在2010年时汽车工业增加值达到省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0%,整车年生产能力达到170万辆(不包括农用车和改装车),其中重型车25万辆、轻型车100万辆、轿车45万辆、改装车15万辆、农用车300万辆,均居全国前列。


  政府都为汽车狂


  与山东一样,过去几年中,有22个省将汽车作为支柱产业,汽车成为地方政府眼中仅次于房地产开发的赚钱生意。
  这种冲动来源于汽车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巨大推动力。据测算,汽车工业每增加1元产值,就可以带动钢铁、机械、化工、电子等直接相关工业增加2.65元的产值。山东省经贸委主任李书绅说,根据山东汽车工业发展规划,到今年年底,全省汽车产量将达到80万辆,需要钢材360万吨。如此,山东省仅钢铁产业就可增加销售收入120亿元。
  汽车的妙用不仅是拉动工业,还解决就业。在日本,汽车行业直接、间接就业人数占全国就业总数的10%,这和中国的情况差不多。汽车工业解决就业问题的作用,也让山东省的决策者下定了发展决心。这也是吸引其他地区“汽车大省”梦想的主要因素。
  不过,习惯于行政命令的官员们,还是停留在对汽车充满期待但苦于无法打开局面的困境中。2004年开始的汽车市场增长大滑坡给“汽车大省”的头上都浇了一盆冰水。
  “中国汽车工业近几年的超速发展来势汹涌,掩盖了产业发展中的一些严重问题:一些企业和政府官员头脑太热,用大话代替规划贻笑大方。”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邵奇惠言辞激烈,“中国汽车工业既不大,更不强,尚处于某些保护条件下的替代进口阶段,诸多事关汽车产业生死存亡的问题尚未破题,浮躁情绪妨碍着汽车产业的健康成长。”
  邵奇惠认为,发展是硬道理,但不顾条件一哄而上没有道理,委屈媚外忽视增强综合国力则是个错误。世界汽车工业100多年的历史证明,尽管不同国家、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但其经济规律、技术规律、社会环境规律和政策规律对汽车产业发展的影响大体相同。
  此外,地方政府“汽车大省”的冲动,很容易带来地方保护主义。“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地方保护主义的阻碍下,企业很难按市场规律重组和迁移;在国际垄断集团的控制下,国内企业常常被分化利用,某些方面内斗倒有所加剧。”邵奇惠说。

(原载2005年9月16日《财经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