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态环境是“借贷”不是“继承”

(2006-11-05 20:39:35)
标签:

环保

生态环境

子孙后代

人居

宋远方

威海

分类: 郑重访谈

生态环境是“借贷”不是“继承”

 

记者 郑重 报道

生态环境是“借贷”不是“继承”    “生态环境是借贷而不是继承。”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威海市市长宋远方向记者提出了他的生态环境“借贷观点”,“就生态环境来说,应该是‘借贷’而非‘继承’,即生态环境是我们从子孙后代手里‘借’来用的,将来必须连同‘利息’(即发展成果)完好无损地还给子孙后代。”

    他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并非水火不容。二者的协调发展,不仅能对生产要素产生更大的集聚效应,而且能营造出源源不断的发展后劲。

    宋远方发表这番言论的注脚是他主政的威海市16年发展历程得来的启示。

    据记者了解,威海是中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是“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得主,两度获得联合国颁发的“改善人居环境最佳范例”称号,2003年10月6日,又获得全球人居领域最高奖——“联合国人居奖”。

    在生态环境持续保持高水平的同时,威海市的经济也实现了高速发展。

    “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就是保护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宋远方说,“发展要讲速度,更要讲质量,我们不能‘端祖先碗、吃儿孙饭’。威海以前是一个边陲小镇,有句顺口溜说这里是‘一条马路一盏灯,一家吃鱼半城腥’,国家在这里几乎没有投资,没有大院大所,没有大企大矿,我们的铁路、机场、电力等基础设施都是自筹资金建设的。资金确实是急需的,但‘近视眼’要不得。当时韩国的一个项目想落户威海,投资额2.5亿美元,这对建市不久的威海来说简直是天文数字,但它是一个有污染的项目,经过反复讨论,最后我们还是拒绝了。”

    据宋远方介绍,威海市对新上项目逐一严格把关,近几年因环境因素拒绝了36亿美元的外资项目和50亿元的内资项目。

    “不要认为放弃了这些投资就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其实,这是‘大账’与‘小账’的关系。拒绝这些项目正是从长远考虑,从目前看是影响了收入,但是这些项目会给众多投资者一个全新的认识。注重生态环境的威海将会吸引更多更大的适合威海的项目来威海发展,那样才能多赢。”宋远方说。

(原载2004年3月11日《中国经济时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