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蔚蓝色的记忆
蔚蓝色的记忆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905
  • 关注人气:9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胡氏莫太夫人家训》:熟而诵之,便是圣贤

(2022-03-28 08:59:00)
标签:

余姚胡氏

分类: 宁波乡情

    后周世宗显德二年(955),常州刺史胡琼之孙胡从,字辅成,号常乐翁,自常州晋陵县安上乡(今属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迁居余姚县云柯乡拍山(今低塘街道黄清堰村),绕山植柏,改地名为柏山,世称“柏山胡氏”。

  两宋之际,柏山胡氏先后有八人中进士,分别是四世孙胡穆,五世孙胡尚智,七世孙胡沂,九世孙胡卫、胡衍、胡时中、胡时纲、胡刚中。其中,胡穆于皇祐元年登进士第,是有史书记载的宋代余姚第一位进士。另有十三人乡试中举,分别是六世孙胡宗伋、胡宗哲、胡宗尧,七世孙胡滂,八世孙胡拭、胡拱,九世孙胡衢、胡頫、胡觐,十世孙胡汝文,十一世孙胡向礼、胡世襄,十二世孙胡舜夫。在这么多的进士、举人中,名气最大的是宋哲宗元符三年举人胡宗伋,人们认为,正是他和妻子莫氏的言传身教,为柏山胡氏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胡宗伋(1071年~1140年),字浚明,号定翁,自幼品行端庄,及长,学习刻苦,为时人所称道。宋元符年间,他应试礼部落第,回余姚教授乡里,各地学者慕名而来。南宋建炎之乱,北方士人避居越州、四明之间,因仰慕胡宗伋的学问而纷纷投奔于他。宋高宗登基,胡宗伋以特奏名进士授职房州(今湖北房县)文学,不久调任浏阳(今属湖南)县丞,后因政绩显著,被荐监严州(今浙江建德),旋予祠监南狱庙,转任饶州德兴(今属江西)县丞。《宋史》赞胡宗伋能坚守所学的儒道,不追逐时尚爱好,称其为“醇儒”。

    胡宗伋声誉如此之高,其妻莫氏功不可没。莫氏世居上林乡(今慈溪市桥头镇一带),后人称“莫太夫人”“莫太婆”。她从小通经史、晓音律,作诗文胜过聪慧男子,女红之事则不习自能。因为择偶条件高,所以直到二十九岁,她才邂逅胡宗伋,与之结为伉俪。婚后,两人志同道合,相敬如宾,经常谈论诗书经义至天亮。婆婆宣氏得疾,久久不愈,莫氏悉心照顾,祈以身代。乡人作《孝妇词》歌颂她。莫氏还协助胡宗伋创办义学,并为远道而来的求学者提供免费食宿。一旦经费不敷,莫氏就把首饰等变卖,以填补缺口。莫氏之助使胡宗伋能潜心讲学,培育出众多高足。

  宋高宗绍兴二十九年(1159)二月十日,已八十六岁高龄的莫氏为垂训家族后人,特撰《胡氏贤训编》(又名《胡氏莫太夫人家训》)。此书经胡宗伋门生孙介辑校后付梓传世,在社会上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时人比之为东汉才女班昭所撰《女诫》。朱熹在此书的跋文中称:胡氏莫太夫人的家训“皆有至情,虽吕氏童蒙训、颜氏家范、李庄简之家则,未有若此之明,且尽切且易也。人能熟而诵之,便是圣贤,凡得此见此者,其可忽诸?”

  柏山胡氏因子孙繁衍,后又析为梅川、烛溪、宏桥、竹山(以上四支今属慈溪市横河镇)以及南门(今余姚城区)、兰风(今属黄家埠镇)等支派。各支祠堂但凡印制宗谱家乘,必定将《胡氏莫太夫人家训》刊于卷首,兰风、梅川两支更是将此家训单独印行成册。

    《胡氏莫太夫人家训》篇首有莫氏自作序。她在序中说:“我年事已高,不可能一直活在世上,向子孙们当面谈话训诫。子孙们想法各异,可能不按规矩做事。如果不留下训诫,恐怕日后子孙们做事没有依据。虽然可以看到先贤圣人的经典故事,也可以效仿,但怕子孙们认为太深奥,不肯留意。想到周朝贤君尚且努力推崇诸子百家的训导,秦朝贤士还留下四诫的文章,我们这些后人能停留在口头上吗?故口述常用俗语百余条,方便子孙们常诵常行。若有一句话不熟悉,或有一句话表示反对,做长辈的可以用不孝的罪名来教育他,不允许他参与家族宴会,或出入祠堂。如有熟悉家训并做得好的,大家奖励他,活着时尊敬和推崇他,共享他的经验;去世后要载入家谱,以劝诫后人。如能这样,我说的这些就不会成为空话,对于教化风气也未必没有一点帮助。”

  《胡氏莫太夫人家训》共一百二十条,语言通俗,易于上口,且寓意深远,涉及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虽作于八百多年前,但至今读来仍有借鉴意义。

  如第二十四条:亲戚往来,礼物既不可缺,又不可丰,直表忱而已。若图炫耀,必致贫穷,何补焉?且俭者美德也,又德之共也,人不可不识。吾见有人图一时之美观,致终身之穷窘,诚为可笑。俗云:“一时能浅薄,几度免求人。”

  又如第三十六条:吾家素业儒,不可务外业。即不能读书,则当力耕。游手好闲,非佳子弟也。且如人生几子,读书不能以俱读,耕田无得以俱耕,轻行货贸、寻常医卜亦可。不然,虽财成泰山,必见崩矣。吾见东吴有一人家,富敌王恺,止二子,游手好闲,不过十年而无立锥地。西蜀有一人家,贫同范莱,兼生四子,各专一业,一人读书,一人力耕,一人学医,一人卖酒,不五年家资巨富。我非欲子孙学此杂艺,故为此言,与其不读书、好游闲,不若此也。

  再如第八十六条:六经、子史,固当遍穷熟读,人之佳章杰句、新闻异见,亦当熟记以资学问。大抵学者要充满,要实得,不可口耳以幸科举。如有学问,无科举者为亦无愧所生;虽获科举,无学问者亦有愧于心焉。俗云:“有学无官荣,有官无学贱。”且非圣贤经传,凡无益之书,不必杂览,徒耗神智。

    宋高宗绍兴五年进士胡沂是胡宗伋与莫氏的长子。胡沂(1107年~1174年),字周伯,号拙斋,自幼聪颖卓异,六岁就把儒家“五经”诵读完毕,而且不忘记一个字,由进士历官至殿中侍御史,其奏议多切中时弊,切实可行。宋孝宗乾道元年(1165),他任宗正少卿兼皇子庆王府赞礼,旋兼侍讲,进中书舍人、给事中,转吏部侍郎兼权尚书;乾道六年(1170),任徽猷阁待制,知处州;乾道八年(1172),进礼部尚书兼太子詹事,又改侍读,最后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提举兴国宫。病重时,他依然面容端庄,戴上白色冠帽,没有一点怠惰。《宋史》称,只有像胡沂这样严谨治学的人,才会具备这样的气质。胡沂还著有《经史》《史说》等,叶适称其奏疏将百篇,“必据经陈史,质证今事,不率意而云”。

    胡沂长子胡拱,字达材,号柏山,宋绍兴三十二年举人,陆九渊称其“资甚美,天常亦厚”,叶适称其“淳熙名士”。太师史浩等人曾举荐胡拱出仕,可惜其早卒。

  胡沂的次子胡撙,字崇礼,号柏林,本性仿佛其兄胡拱,孙应时称其“天资如古人,乐善急义若嗜欲”。他以父荫补承务郎,出仕多年,尽除无名重赋,调米赈济灾民,百姓德之。起初朱熹、吕祖谦以道学教导闽浙学子,后陆九渊出,号称“简捷”,绍兴一带从其学者尤其多。而这些人大多聚集于胡撙家,数年不散,使胡家成为越中传播“陆学”的重要据点,史载越中诸生“雨并笠,夜续灯,聚崇礼之家,皆澄坐内观”。

  胡撙的两个儿子胡卫、胡衍均中进士。胡卫,字卫道,官至礼部侍郎,封余姚开国伯。胡衍,字衍道,又字晋远,知溧阳军。

  南宋理宗嘉熙年间,胡衍次子胡寮携三弟胡宦,自柏山迁居梅川乡埋马,世称“梅川胡氏”。刚到梅川,胡寮就创办学院,延请名儒教授子弟,使家族又延续了数百年的辉煌,明清两代中进士七人、举人十二人。梅川胡氏精英之最,当推十二世孙胡东皋。

  胡东皋(1472年~1539年),字汝登,号方冈,明弘治十八年进士,历官南京刑部主事、郎中、宁国知府、四川副使分巡建昌、四川按察使、右佥都御史、郧阳提督,均政誉盈口。时人将胡东皋、宋冕、胡铎并称为“姚江三廉”。

  胡东皋有九个儿子,俱成名。其中,第六子胡翌,字敬甫,号桂陵,明嘉靖二十二年举人,官至广东岭南兵备佥事;第九子胡旦,字穉明,号少陵,明万历八年进士,官至川东道兵备副使,著有《元淡斋集》等。

  明朝中叶,还有一支胡氏自竹山迁居烛溪乡湖塘下,旋有四代人联捷进士,创余姚科举史上的最高纪录。第一代进士是胡轩,字仕荣,号辱斋,明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河南参政。胡轩之子胡安,字仁夫,号乐山,明嘉靖二十三年进士,官至陕西参政。胡安之子胡维新,字文化,号云屏,明嘉靖三十八年进士,官至陕西参政。胡维新之子胡敬辰,字直卿,号青莲,明天启二年进士,官至江西参政。余姚新闻网: 作者  谢建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瀑布仙茗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