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弄进士录:方山京
(2022-04-11 14:26:45)
标签:
梁弄进士 |
分类: 宁波乡情 |
方山京,字子高,号砚庵,慈溪(今浙江慈溪东南)人。理宗景定三年(一二六二)进士。除平江军节度签判。五年,被劾罢。度宗即位,以原官起用,咸淳三年(一二六七)除秘书省正字,进校书郎,以疾卒。
出生于今浙江余姚梁弄姚巷。幼年孤苦,刻苦学习,性情随和,因家贫无依曾一度寄宿亲戚家中。宋理宗景定三年(1262年),登壬戌科状元。 因制策过简,曾遭同行责怪,要求增添语句。方山京说:“圣上已览,吾怎能自欺欺人?”。中状元后,方山京被授于承事郎,签书平江军(今苏州市)节度判官。景定五年(1264年)秋,主持考试,适逢慧星出现,当时由于奸相贾似道当政,朝政混乱不堪,方山京在策题中借题发挥,极言内帑之私,公田之害。这一举捅了马蜂窝,于是朝中小人气得暴跳如雷,连连上疏弹劾。一怒之下,方山京拂袖而归,辞官回乡隐居,回到故乡余姚梁弄姚巷,建“可已堂”,闭门谢客,教子著学。 为官期间,清正廉洁,家境贫寒,家居极其简陋。 宋度宗登基(1265年),诏书特下,重新启用方山京,官复原职。咸淳三年(1267年),以签书建康军节度判官厅公事,尚未起行,被改秘书省正字,兼任沂靖惠王府教授。为官严正,胆壮敢言,不久又遭到权贵的排挤,以校书郎的身份担任管理仙都观的空闲职务,抑郁而终。《两浙名贤录》云:“寻除秘书正字,乞宫祠,进校书郎,差主仙都观。”
方山京中状元后,任平江节度判官厅公事,期间回家乡一趟,在余姚西部长泠江曾读过书的地方,建桥一座,方便两岸百姓来往,后人称之为“方桥”。 旧有余姚至泗门官道途径方桥,商肆渐盛。光绪《余姚县志》明万历间已有方桥市之记载。明代乡贤谢迁和冯兰从官道经过方桥时,曾留下“方桥徒步记当年,今日经过一怆然”的感叹。方桥老街基本格局为“横街直弄”,街与长泠江垂直,弄与长泠江平行。老街东西走向,在余姚至泗门、临山的古官道上,其东堍称东街,西堍为西街。两街集市兴隆,老宅深深,向有姚西重镇之誉。
可已堂
“姚山别业” 在余姚市梁弄镇西南3公里处的姚巷自然村,它由“孙子秀进士堂”、“可已堂”(宋代状元方山京故居)、“耕宽堂”(宋进士孙嚞故居)三大建筑群组成,曾经规模宏大,气势非凡,居姚南当时宅第之首。此古建筑群早毁,从现存的石基范围估计,占地200余亩。它建于南宋理宗年间,距今已有850余年。 状元方山京故居“可已堂”是姚山别业的另一组建筑群。据状元坊文字记载,他在姚山别业南首建造房屋,曾在中央大路东端跨路建造石柱木顶的状元坊。因年代久远,木质坊顶已腐烂不存,但两石柱一直屹立在大路两侧。至景定五年,方山京因直言不讳触怒了理宗皇帝,被罢官归故里,才建造“可已堂”。从现存遗址可知,方山京故居与孙子秀院落有“已知弄”相连通。后来,孙子秀把墨莲池、里花园赠予方山京,使方山京“可已堂”形成一个有亭台楼阁、莲池花园、厅堂厢屋齐备完整的建筑群。方山京曾题诗写道:“有田力可耕,有书籍可读。人生霄壤间,胡为图利禄。名堂曰可已,知此万事足。桃李罗前除,子孙常在目。受享百年期,更无荣与辱。笑彼趋炎徒,扰扰空相逐。”从诗中不难看出他既有知足而乐、闲逸自适之情,又含怀恨不平之怨,这是他内心思想的披露。
方粽,又称横包粽,外形四方,区别于其它地方的棕子做法,在余姚是习之为见的传统小吃。相传方山京中状元后于重阳日回乡省亲,县令用方粽馈赠民众,方粽即方山京中状元的意思。余姚民间为了纪念方山京,并希望自已的儿女高中状元,方棕就流传至今,成为余姚的特色小吃。
《慈井》 古井千年尚著名, 只缘慈孝不胜情。 碧烟自好浓霜白, 何必溪流擅独清。 《可已堂》 有田力可耕,有书籍可读。 人生霄壤间,胡为图利禄。 名堂曰可已,知此万事足。 桃李罗前除,子孙常在目。 受享百年期,更无荣与辱。 笑彼趋炎徒,扰扰空相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