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0日,常州君临酒吧,一场特殊的婚礼正在举行。新郎名叫张真,年近四十,个子不高但有个漂亮的鹰钩鼻。“新娘”叫英梓,二十出头,清秀瘦弱且抹了香水。“围观”了片刻,一位无意中闯进这场聚会的酒客,突然询问身旁的同伴,“新娘为什么穿着西装,不穿婚纱?”...
这则新闻,刚刚一贴出来,就得到很多网站转载,同时受到广大网民的支持,在更多的人评论中是支持他们的个人行为,其实同性恋结婚,在中国是拿不到合法结婚证的。但是,这确实是一次严肃的婚礼,其实当事者也想表明给世人,谁说男同不能同样相伴相生,同样白头到老。
我不想看到有些人动不动就说什么道德沦丧。有人问我是支持还是反对,这是别人的选择自由。我虽然在网络大讨论中鲜明自己的观点选择了“支持”,是因为刚想表达自己的“认同”。没有什么事情都非要找个中庸,中庸害死人,中庸其实就是不表态,麻木的另一种代名词。当这件代表着自由和自我选择的事情,发生在传统的国度,更多的认同,应该化作一种支持的力量。现在男同、女同有多少知道吗?他们过着怎样难耐的生活,又有多少真的能浮出水面的故事让人品评?真好,终于有大胆者站出来宣布结婚!据个人了解,这个群体不算少数,而且一直在进行着不可见光的情感生活。我的咨客也有因为“同”而自暴自弃......
一般情况下,性取向的不同,源于成长期的挫败。在刚刚谈朋友的时候,异性的打击,导致内心脆弱而又没有得到迅速康复,就会将异性交往假想为不安全。同时,如果这期间有个能够替代异性情感的同性伙伴,就会将他假想为替代,去安抚和疗伤自己。另一种可能是幼年父母给予的性辨认出现了不符合,在幼年性别确认期,就误按父母的喜好进行了偏离确认,比如父母喜欢男孩,就把女儿打扮成男孩,当男孩养,久而久之,长大后如果习惯化就容易有性取向的偏离。
情感表达,是人性的需要。如果说性取向不能被文化接纳,导致不能进行正常的情感表达,那么这才是对于人性的不尊。如果男同或女同们,并不会导致社会道德沦陷,试问究竟是哪种更加对人本身是一种不公呢?
第一期心理沙龙:“心理咨询师职业生涯规划”
12月4日周六上午10:00-12:00
讲座:白京翔心理咨询师督导
提前短信报名优惠价仅为10元
点击链接:12月4日沙龙心理咨询师生涯报名...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