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白京翔心理老师
白京翔心理老师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8,588
  • 关注人气:7,71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进驻学校做心理咨询

(2010-06-09 11:58:08)
标签:

杂谈

分类: 青少年专题

    昨天,听闻某咨询机构,派往社区服务的团队全军覆没。机构的负责人精心培养的关系,就此划上了句号。惊诧的是派往社区的全部还是有一定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听后,冒汗!原因,我正经历类似的事情。

 

   进驻一个学校,远比想象的难。我不是利用自己便利的职权,而是精心培养了两年,从下到上,从执行者到决策者。我很清楚,这个市场是被我抢了先机,不过这个先机只是暂时的,后面操作不当便会让人起二心。给我的实验时间其实不多只有短短3个月,如果3个月出不了成绩,同先,这个阵地必会丢失。

 

  这个阵地占领,后面会接二连三出现新的机会,包括本月底要去讲课的学校。但是,那日董老师问我北京有没有能够保证拿下的人选,我说对不起没有。现在安排的两个咨询师,与其说是对她们技术的肯定不如说是对人品的肯定。风险我来担,如果做不下去的案例,一定转给我,别耽误别不停地实验。我知道她们努力了,面对这样一个任务,对她们确实难了点。

 

  一方面我希望她们能独立打出一片天地,同时多少又有点想让她们按照我的思路去做。我一再告诉自己不要介入太多,可是来自学校的压力,我却暂时无法缓解。校方已经进入了观望期,期待咨询师的案例成功,再给予更大支持。可是,如果我们只做一个疑难杂症,短期内又不可能见效,我想就掉进了“陷阱”,自取灭亡!

 

   对于校方的信任和信心的培养,同样需要逐渐给予。从小案例的成功积淀力量,用小案例成功,钓到更大的案例以及更多的配合。其实做个案,就是在调动支持系统,尤其孩子的案例。孩子是个弱小者,当身边的支持系统越多,孩子的弱小就会变得强大,而且迅速;如果周边环境不变,只去改变弱小者,即便弱小者强大一点,但依然面对残酷的环境还会退缩和反复。

 

  支持系统能被调动多少进入,取决于对咨询师的信任。校方也许会观望的、教师也许想回避、家庭关系也许很复杂。分清楚自己有多少资源能调动,咨询师自己有多少资源可以调用,是做个聪明咨询师的起码。如果可以调动的资源为零,那么就转介吧!

 

  还有,让一个孩子不调皮捣蛋,那是违反人性的。如何叫咨询成功,咨询师自己心里必须有个标准,并且将这个标准与校方或班主任达成共识。咨询是个短期带动长期的工作,首先不是长期教育,更不是弥散地没有方向的谈话。咨询师要“吝啬”自己的付出,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有效。如果为一个案例倾注超量的时间和精力,其实换了谁都能让问题改变,那么咨询师的意义就没有了!

 

  不会干预的咨询师,根本算不上咨询师;不会治疗的咨询师,也没能力给别人帮助。温暖、共情和分析,都是指向治疗,为治疗提供帮助的必须。但只有这些就以为是咨询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共情可以治疗,但治疗不是共情;发泄有治疗的帮助,但治疗不是发泄!治疗是让人愿意调整,并作出调整的改变,不管是思维的还是行动的。所以检验咨询效果的唯一真实标准就是看改变!没有改变,跟谁说都无用。

 

  要有点紧迫感,要给自己每一次咨询设定目标和要效果。虽然长期的效果是等出来的,但没有每一次“苛刻”地要求自己,又怎么可能迎来最后的改变呢!有人很不看好我们这个案例说,如果这个孩子的家长放弃了、老师放弃了、校长放弃了。结果最后经过治疗,连咨询师也无能为力了,这是不是又多给孩子一道沉重的标签呢,天底下我(孩子)还能相信谁!我不希望这天的到来,但请负责这个案例的咨询师时刻警醒,咨询有风险,操作要谨慎。

 

   鉴于以上现状,特请二位咨询师做到:

1、每次完成咨询记录,并当场由校方签字;全程录音,两日内发给督导;

2、每次咨询前设定咨询目标,并在咨询后检验目标;保持两人观点一致性,发送或口头与督导交流;

3、下次咨询,停止继续搜集资料,展开实质性治疗;

 

   到本学期末最多还有4次咨询,加上前3次咨询,共计7次咨询。此案例要达到的咨询目标是合,我们学期末检验。7次咨询后,学校留给我们的时间俨然已经不多了,当然任何机构再信任,也不可能给我们无限期的尝试机会。珍惜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