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教育总说要克制“冲动”,有句俗语说:“冲动是魔鬼。”在很多心理学家的论证中也提到了,“能够延迟满足的冲动是一种健康的表现。”都对,他们都在说着我们已经被文化定义的“坏冲动”。冲动的结果都是为了缓解坏的紧张和压抑等等!
但冲动不仅仅是坏的,他有好的一面,你可曾知道呢?我们先话分两头,先把“坏冲动”的由来复习一下。在弗洛伊德的动力学原理中,描述过“死本能”,这是一种将“需要”变成了“动机”,“动机”变成了“行动”后的坏及至!在面对精神异常者老弗的观点一点没错,那些毁坏性的、毁灭性的冲动,不管是否来自性本能,不重要,而是的的确确要克制,要控制。作为一个健全的人和一个异常的人,本质的区别,就是你是否能够控制这些动物性的,对自己、社会或他人造成伤害的本能、冲动是否可以被控制。
比如:填饱肚子,这是一种食欲的冲动。我们为了满足生存需要,吃的唯一目的是不要饿死;但是,如果我们同样是饿了,只不过这个饿是暂时,不必像动物一样饥不择食的;如果我们还可以有更高的需求,比如符合自己的口味,那么我们的吃就不仅仅是为了充饥。可能还是为了满足口欲,甚至当我们吃到我们喜欢的美味,还能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满足。
记得在北京第八区“帮帮忙”节目上一期,就是一个韩国男孩,想学习做一道“宫保鸡丁”,为了做这道妈妈喜欢的中国菜,遍访大厨名师。终于学到了这门正宗的手艺。假若当母亲吃到儿子亲手烹制的宫保鸡丁。她享受到的除了充饥、满足口福,更是“吃”到了儿子给她的亲情。生理、心理都得到满足!
所以,吃也分为低级冲动和高级冲动。低级的冲动仅仅是充饥,而高的冲动可以有很多。也正因为中国的美食,将吃的冲动推向了极致,才有了色、香、味、形等的讲究。也只有将低级需要,推向高级需要才能真正不断有更高的要求,更加精益求精,人类的发展才有可能往更有趣味的方向发展。
如果我们只停留在满足了简单的需要后,我们的紧张确实就会消失。我们的低级愿望达成后,就恢复到平衡状态。那么,我们也就不可能真的往上走,去达到真正的自我成就!可我并不是个完全的马斯洛崇拜者(人本主义创始者),老马的观念,代表着一部分健康的人群,可是世界毕竟是由老弗定义的不健康和老马面对的健康人群共同组成。所以,当我们用手握紧拳头感觉到紧张后松开,会更感觉舒服(因为消除了紧张)。缓解紧张的作用就是为了消退不适,达到平衡!低级的,本能的部分这些老弗定义过了,满足这些正常的需要,延迟坏冲动是我们都能接受的观点。
而面对健康人群,冲动积极的一面被很多人所表达,比如激情的讲演者,冲动还会给画家带来灵感,冲动也给爱情带来必不可少的激情等等。当一个健康的人,很愿意表达自己的冲动,而且他们不仅仅是为了冲动的结果,冲动已经不再仅仅是手段。冲动的过程也是目的。不像一个为了填饱肚子的人冲动的摄食是为(冲动的结果)获得饱感。
体操运动员,在加速助跑时,是在激发冲动的前奏,而腾空的瞬间是冲动的爆发,伸展的动作,稳健的落地这些,都是驾驭冲动者精彩的表现;我们的讲演者,讲解也会渐渐地进入佳境,进入了佳境他能够不断激发自己的冲动,让自己可以长时间地(相对比低级冲动来说)在冲动中,让自己表达淋漓尽致,让观众如醉如痴。一个优秀的咨询师,当共情进入到咨客的心理,可以感受到咨客的冲动,这就是咨询师的冲动。因为咨询师必须拥有了同样的冲动,才能感知到咨客的冲动,没有这种高级冲动的人也永远感知不到咨客的冲动。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所以,健康的人利用冲动,将冲动为我所用,激发并延续他们。可以随时激发,随时收放,成了驾驭冲动的人,成为冲动的真正拥有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