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咨客的语言自加工"技术"

(2009-05-18 17:54:59)
标签:

文化

分类: 督导纪录

咨客的语言自加工"技术"

   来访者这样形容男友,“每月才来看我一次;每次来都不曾提前告诉我,走的时候也匆忙,让我毫无准备。”这句话就孤零零放在这里,真的感觉男友很无情,把女友当什么了,不请自来,玩完了就走,还那么久来一次,不顾及对方的感受。不过,跟一句话问。“他对你这样,那你还爱他吗?”“爱呀!这个跟爱不爱有什么关系,很正常吗!”听起来是不是糊涂了大家。原来,男友是作保密工作的,由于纪律制度,每月探望家属一次,每次回到单位就要中断与外界联系,什么时候执行完任务就可以回去,但不能确定具体时间;而如果休息中有紧急事件,就需要立即归队。听起来怎么那么像内战期间的潜伏工作呢,呵呵!这可是真实案例呀。

 

    案例不复杂,只是咨客的描述着实在开始给我整懵了一小会!她的语言完全是一边倒,直到后来得知男友的特殊工作性质,我联系起来才发现其实这些确实与爱不爱无关,问题是在另外的方面,如咨客所说!可是,我并不相信这位对面的咨客,说话总是这样简单地就把听者搞糊涂。而是一种发泄,一种“故意”营造的对方做的不好,所以自己才受到委屈。自己是被动一方。我想,在自己感觉到了委屈时,这样的表达是一种自发的语言加工技术,每个人都会防御性地保护自己,去把对方的不足放大。如果咨客先说对方的工作性质,再说对方的行为,当然效果就出不来了,自然也就不会让我糊涂,可是她回避了这样的表达方式......为什么?

 

    仔细回忆自己初期或者观摩我的实习生案例。不难发现,凡是想在开始10分钟内就给咨客建议的人,这个建议通常是表面且无效的。因为,在开始的几分钟内,你根本就不能确定咨客到底想说什么,他说的只是为了渲染一种气氛,离实质还有段距离。这个时侯,咨询师过早介入,就太经验主义或者冒着极大危险了!咨客的前期表达通常含混,夹杂着很多信息片段(因为迫切想说很多话,所以一时间就会有很多不完整),但是有一点是准确的,就是情绪!但情绪是很难量化的,所以必须大量实习案例后,我们能够明白咨客的情绪程度到底有多严重。而咨客所说的故事,一般是被自己写意的。所以咨询师只要记住她要表达的情绪,至于故事的真实留到后面再说,不急!

 

    另一方面,我看到这样的咨询。咨客说,老公有严重的越轨行为,对老同学竟然说要跟她一起住,还有好多不堪入目的话。于是咨询师就回应,啊真得呀,那你老公是大错特错了,他怎么能这样呢,要好好教训他。待咨询继续半小时后,才知道那不过是两人在网上玩开心网游戏,住到对方家里的一句玩笑话(就是虚拟的两个人住在一个屋子里,是游戏)。当然,所谓的不堪入目的话,咨询师没问,咨询者也忘记说。我问咨询师你为何不问,回答是“那多让咨客尴尬,我能想得出来什么不堪入目的话,就无需问了。”可是不问怎么知道到底有多么不堪,究竟是不是不堪,还是小题大做呢?这个“具体化”技术,咨询师的基本功,学了,却忘得一干二净,唉!

 

    咨询中重要的是感受咨询者的情绪,给咨客合理的常态的反映。如果对方是小题大做,那么咨询师的共情一定也会过于夸张......所以这种咨客的语言自动加工,完全是无意识的,不是撒谎,但咨询师却不要被引入到错误的方向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