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震媒体记者心理解压

(2008-05-20 11:36:32)
标签:

赈灾

地震

媒体

记者

心理

援助

解压

文化

分类: 职场心理
晚上,终于有时间去看望某大型网站的编辑记者朋友们,其中还有一位从前方回来的记者!

    朋友邀请:

   朋友在电话里告诉我,他们这些新闻工作者已经连续一周每天15、6小时工作了(据了解现在已经调整为12小时工作时间了)。我这次过去的主要目的是跟大家做心理情绪的调节与解压。由于他们每天对着电脑、电视或与一线记者连线,第一时间感受到了惨烈的地震景象,前方传过来的血腥的照片;让人一听就足以落泪涕零的报道,当生命如此脆弱,当尸横遍野;余震、滑坡不断,随时有被再次掩埋的可能。恐惧、痛心、焦虑、紧张......年轻的记者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每天工作,已经从身体和心理出现了一些不适感。

    走进工作大厅

   我很难真正体验到朋友电话里所说的那种景象。于是,我提前到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亲身体验感受。已经是快7点了,走进他们的办公大厅,这里本来我已经不陌生,但从进门走到纵深。我莫名有压迫感,怎么前方地震的报道总是萦绕耳边,走到哪里都有呢。原来是座位上方悬挂的大电视,保证你在每个工作位上都能第一时间清楚地看见前方的救灾进度,可想而知大厅里十个左右的电视,大多数是开着的,而且都是报道一件事,也许是不同的频道,但声音交叠回响在你经过的任何角落。早已下班,但座位上还有至少一半以上的编辑在工作。

    边吃饭边...

  泡面,对,那是泡面,虽然不允许带到办公区,可是编辑们早已顾不上这许多,在自己座位上边吃边盯着屏幕。朋友边领我参观,边说这种情景从12日开始一直持续,周末也同样。这些话,听得我心里有点难受! 

  跟几位早认识的和刚认识的编辑简单沟通后,她们把我带到外间吃晚餐。做赈灾心理版的和新闻版两位编辑一同,电话不绝于耳,一顿饭间,我数了一下她至少出出进进不下5回,电话就无法计算了。甚至边吃边接电话......

   说的话让自己更感动   

    终于到我上阵的时间了,会议厅,落坐了几位编辑。如此年轻,而且绝大部分是女孩子。戴眼镜似乎成了她们的标志。首先有编辑已经按耐不住开始叙述她的经历。......就是我两个月前去的卧龙,就是那个与大熊猫最接近的小屋,昨天我看见了,已经成为了废墟......还历数了她所感觉最不幸的几件事情。我注意到隔着厚厚镜片后面的眼眶中有湿润的感觉。听到她细数这些,我心中不免也感受到了痛楚。但立即我想分享她的感受,“你的眼眶中有泪水,我看见了。”,“我也很难受,但是我想知道你这件事情说了有多少次了?希望是第一次,而不是十多次”

    我们说话除了表达信息,更重要是表达情感。所以,当你说话时候带着情感出来,可以释放心理的压力;不过需要注意的是你试图去关注自己,说同一样事情,自己每次的情感释放是递减呢,还是递增。如果是前者那非常好,你正在通过表达减压;但如果是后者,说明你正在不自觉的渲染,情绪会更加波动,甚至会被自己营造的情绪感动更深!人吗,感动是人性,几次在电视节目中,我看到播音员哽咽了,主持人说不下话了。情到深处,容易感受情感的人往往会比普通人更快、更多地体验到。

  我们不是逃避如果是你也一样   

  对面的记者说,我都不忍心再去刷新死亡的人数,看了让人受不了;有人说,接到报道我直接转给下一个编辑,看了就想哭;还有人说,真想为前方做点什么,生命如此简单地就结束了......由于长期高压和高负面信息的影响,大多数人都出现了各种她们认为的不正常。有人说,回家打血腥的游戏;有人说,回家累的倒头就睡,可是做了一晚上的地震梦,爸爸死了、男朋友死了,甚至分不清真实与否,早上打电话确认;今天,我找了个没人的地方,哭了两个小时......

    太真实了。她们说的已经超出了我的预料。我说你们太敬业了,她们笑着回答我,我们就是这样的。一般都是每天加班到晚9点,有人到家还要看两小时新闻,有人睡觉前还要再想明天作版怎么做得更好。但是她们说出来就很平常,没有一丝一毫表功的意思。我被她们震撼了,一群漂亮、可爱、敬业的新闻工作者。

表达软弱让勇敢暂时放假   

   后来,我建议大家说说自己怕什么。有人说怕打针、有人说怕针灸、怕血腥......突然有人说,今天我们能这样面对面地聊聊天,心情好了很多。是呀,平时大家各忙各的,尤其最需要倾吐心声,但是没有时间回到家人身边,男朋友身边去撒娇获得安慰。在赈灾面前大家把心中坚强的一面调动到了极致,我们需要放松一下神经,需要软弱一小会。我们体内的能量需要维持一种平衡。当每次感动,体内就会耗费能量,大量的能量如果只出不进,身体就会发出警告。所以,坚强的编辑们,我要你们在这两小时内,说自己软弱的一面,说自己不在人前表达的脆弱的一面,不要顾忌,不要怕别人怎么看自己。我们需要这种方式充电......

重新投入向你们鞠躬

  看看手机9点半了,有人提出需要回去赶写新闻了。大家利落的起身,简单道谢后,又神情庄重地离开了这个相对封闭的会议厅。有人说,心情好一些了,掠过一丝微笑,很快又带着凝重和使命感投入工作了。送到电梯朋友给我鞠躬,让我有感唐突,其实我没做什么,不过是来做做说客,我说这不过就是个“场”。当大家都感觉压力的时候,又不能离开工作岗位去放松,那么就聚在一起分享彼此的感觉分享软弱的一面好了,坐在这里的如果不是我,你们同样可以释放心灵,也希望今天我这种不露痕迹的心理交流,能够让她们寻找到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压方式,祝福我们的新闻记者编辑们,鞠躬的应该是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