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狐博客给我留言的博友,我建议她打电话给我交谈!记得跟某个咨询师朋友闲聊,现在的人越来越不会打电话了,留言或短信往往是绕圈子在兜圈子。当然这位大二的学生,并不肯定我有时间接她的电话,她是一种礼貌。但也有些人,我说了留言说不清楚,请打电话交流,可是她却不干,这又是何故呢?呵呵
说话又跑题了!拉回来说这个大学生的个人成长话题,她问我的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她这个年纪这个身份,怎么为今后走上社会作个心理咨询师或心理专业者作准备?回答起来不容易,但似乎这个问题很有代表性就拿出来写写!
还记得在上心理学研究生班的某课程,外聘的这个德高望重的教授,讲着讲着,开始谈自己大学的研究生班如何招生,如何优惠,有何有发展前途,并在板书中加入联系电话,联系人信息等满满占了一面黑板......顿时,这个教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大大扣分!后来,本院的某教授,又托故说上午我没空,课程放到晚上讲吧!我们在座的同学简直就是大跌眼镜!当然院里和外请的老师绝大多数是认真的,而两位高师的形象,却不得不让我重新审视!
某好友在闲聊我们共同认识的电台主持人,说“自我成长的好”,呵呵!这个词在我们咨询师中常用,猛的用在外人身上,既新颖,其韵味又在不言中!为何要把问题扯远,不是说这个大学生的个人成长吗?其实不远,大学生关注的是技术,是学识。能学多少技能,能掌握多少课本之外的知识,能亲历多少心理方面的课题或实验。当然这些固然重要,但都是要有条件的!
我说,想看咨询师的咨询,你要去寻找合适的咨询机构;你想参加某些心理课题研究,首先要学历够或资历够;你想去实习咨询,那要有咨询者心甘情愿找你......这不都是条件吗?似乎对于在校生很难达到。电话的学生志向远大,但要逾越这些困难要化时间经历,甚至某些是机会要耐心等待!那么有没有马上可以做的,可以练得,可以前进的方法呢?
当然有,那就是把你身边的人际关系搞好!咨询师比心理学家,应该更擅长处理人际关系。因为,心理问题大多是因关系而起或症结就在关系上。那么咨询师自己若把人际关系都搞得稀里糊涂,或让大多数人反感那这个咨询关系的专家又拿何来咨询别人,助人呢?
越发感觉这个道理越早领悟越好。人过了一定年龄,大致就只能学学技术,学学知识了!人格一旦僵化定型,不易调整,那么技术与知识一定会出现瓶颈。所以,早点觉悟早点起步,就从眼前身边着眼,人生无处不在成长中。关键不在你的身份,而在你的觉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