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跟爱人说起一个话题。她说我对外人会多少有些评价,但是对于她却没有。当然这里她所谓的评价,是特指“不好”的方面。我思量半分钟,不知这是表扬我还是批评我,呵呵!她笑着说,你很聪明这样做。我会意地明白了她在夸我。爱人虽不是咨询师,但她修过相关课程,这方面的造诣不比我差。总会激发我不少灵感和在我陷于苦思后突然开窍。
这个不评价说法,我曾经体会过。她突然点醒了我。仔细思量,我的好友中,有一个人是几乎没有过任何负面评价的,而有两个比我大的兄长平时总喜欢作为跟爱人的闲谈,说完什么也没留下,依然是我的最好的兄长。这三个人,在我生命中是很重要的。爱人说我对别人挑剔,是因为做咨询师容易看到对方的不足,所以我表现出谨慎。但我身边最近的人,我却很少去用谨慎来对待。因为亲近可以化解谨慎,把问题简单化就是对亲人;把问题复杂化,那是对待陌生的态度!
所以,评价体系往往是用来防身的。是自我建构的防护体系之一,通过评价,获取定势,下次可以直接套用,建构自己的经验系统。其实,爱人只说对了一大半。我当然是对她和那三个好友有评价的,评价就是:瑕不掩瑜!他们都太好了,为什么我要去追究他们的那一点点不足呢?背后评价,是我们长期以来的习惯。但何人用背后评价,何人又可以面对面评价,何人又可以不做评价。要分人和对象了!
朋友的发展是从盲目变得清晰,再变得糊涂的!
首先是看到对方全是优点,所以他进入到你的朋友范围;然后随着逐步加深,你发现他身上很多不足。接下来就要有筛选了。留下那些可以迁就朋友身上不足的,离开的是不能接受的那些原则性抵触。接下来发展,就是当你继续深入朋友关系时,你会看到更多,这时候就要糊涂。我们自私点说,朋友身上的缺点,是他该着急的,不是我的。我们又为何因此要跟他火急火燎呢?
朋友的不足,点到为止。看见了说了,就完成使命了,做参谋别做长官!对最好的人,我既可以不评价,也可以当面评价,也同样可以背后评价,但背后评价对于我自己留不下来什么不好的。觉得跟他们在一起很畅快。不需要先思考好怎么说话,什么是禁忌等等。相信就是全部了!
说别人的不足,那是别人给你的权利,别乱用。而做咨询师最难做到的就是不评价!很多人做咨询师,说自己很适合,其实是在满足个人需要。那些咨询中言语过多的人,大多是在满足自己表态,评价,表现的需要。咨询是一种看似合情合理表达对咨客不满的工作。你可以在对方同意的前提下,批评对方,指出对方的不足。所以好表现的人深爱这份工作!呵呵,完全是谬论,如果咨客是来接受批评的,那咨询师不够资格,因为你们之间太陌生了!一句话说不好,有可能就会刺痛咨客的心。
所以,看咨询师的面相能够感觉到有两种人。一种就是能感觉到他的嘴里总有很多话等着你,只要你说,他一定有一堆的道理和看似有道理的道理等着你。碰上这样的咨询师就完了,呵呵,受教育吧你就等着!一种则相反,他很静,甚至你怎么拿话沟他说自己如何如何痛苦,他就是不接你的茬。如果你不明确表达你咨询的问题,他可以听你叙述凄惨的经历而不必过多表态!
在咨询的技术练习中,有一个就要学会“憋”,当然不简单是字面的意境。要明白乱表态是很容易导致错的,那么习惯了看在眼里,在合适的时间,表达合适的反馈,是咨询师的基本功训练之一!
评价别人之前,首先要考虑评价的目的和结果。如果是对方需要你评价,那就先给他原本听得懂的,再给他顺着你的评价思路想想也感觉能理解的。而把你要表达,但现在他根本就不能领会的终极评语,咽回去,不说!这是所谓的结果预估,来衡量你怎么说。
同样,从需要角度预估。你说的是他需要的,还是你需要的。如果是你需要的,那就不说,说了弄不好还有其他风险。不能利用职业之便,满足自己的需要,还占用咨客的时间和金钱!所以同时运用结果预估和需要预估,同时考虑你的评价。我想可以筛除不少咨询师的废话来,呵呵......
我曾经是一个好评价的讲师,后来我成为了咨询师,现在当我更明白了什么叫做有效评价(既要有用又有效率),我更明白同时作为讲师和咨询师的时候,何时如何评价,而作为不评价是最难之境界。
人从出生就学着如何想,然后如何说;现在让你把只想不说当成一种习惯,会不会很难呢?你的答案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