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本书,确实“难产”了,呵呵!在得到好友两本新书上市的好消息后,我先后跑了好几家大书店,去做市场调查。一方面是看他的反响,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新书上市作好提前准备(虽然还没完笔)。
拿到早已在书店见过的新书。扉页写着朋友的祝福,心里很温暖。是朋友情的温暖,比那些文字更值钱。我们的相识也如这些文字,当初正是这些文字认识的他!邻座还来了一个好朋友,我见过几次,但早已是朋友的朋友的她,就自然也是我的朋友了!
我们谈到了写书和写博客。我说自己的风格近期在大转换,在媒体的文章不是越多,反而是越少。他不解,说我应该不缺题材。我说没错,是不想让自己的随笔随随便便见诸报端罢了。在北青报已经超过两个月没刊新东西了,但博客却几乎两天一篇,这是极大反差。以前不明,那天与《女友》的编辑聊,她的一句话,让我似乎找到点原因。“命题作文写不出好文,作者想写的才最精彩...”我很吃惊她能背出我的博客文字(原文的意思是这样的,一点没有缺损)。
上一次的合作让我得以发挥,近期在谈长期或专栏。我有点不敢想,我的夙愿可以实现。这里要感谢一下她的细心和帮我圆梦。我为表达而寻找媒体,不是为媒体而写文;大概是因为自己走过了“为媒体而写文”的过程,才这么说吧,也许。但,不随随便便让一篇随想或博客登出来,也是我的执着。
在写书中,我习的一种条理性与严谨性,全局性与连贯性。这是出版社马编辑和我这个“难产”作者的长期交流的收获。写博客我经常喜欢一气呵成,中间不能打断;一旦打断,可能不仅接不上,更是推翻原来的文字,全部删除处理。所以,这种风格,又怎能胜任一部图书的编写呢?
朋友说我过了,没必要如此钻牛角尖要求自己。他试图开导我,到今天你的发表文章有多少了?我说,大概100篇,十万字多;他说,我的书也不过十多万字。你的文章就可以成书,媒体都发表过,又有何担心呢?
担心?对,我确实有点担心,文章有几年前的,那时的我和现在的我又怎能同日而语呢?那时的文,又怎能和现在的文同时出现在一本书上呢?我边学习边咨询,边写作边发表。不定型的东西太多。如果我的新书都是过去,那我以为无法代表现在的我以及我对心理更全面的了解;当然,现在写完,发表后就又成为了过去,呵呵,但总是更新一点吧!
昨天上节目,有句话我说,男人是活在当下的,而女人是活在未来的(指婚姻关系中的男女)。但我想这各有利弊,我希望写的是我的当下,憧憬着我的未来;而过去,那只能说明我的当下,却无法帮我预言我的未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