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将我的"初级咨询师培训"课程完善,近来除了咨询外,全部用来回忆咨询的感受。好在单人督导的学生要外出旅游,暂停两周的课程,我好有更多的时间将课程深化,总觉得原来讲的还可以再好...所以对不住出版社的编辑,把稿子我也暂时搁置了下来。
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谈几个老掉牙的咨询规则与基本技巧。假如基本规则和基本技巧都掌握好了,实际是可以进行简单咨询的。但是,很遗憾,我看到的新手咨询师,大多不是不会疗法,而是忘掉了为了考试背诵的什么中立、温暖、共情......
几个新手中女咨询师话密,而男咨询师不够温暖有点冷。就某个同学跟我探讨关于他体验到的共情。将他的案例简单描述后,他说,我试图用共情的方式来与咨询者交流.....
对于新手,能记住或在需要运用技术的时候能够想起书本,实为不易。新手大概要经历两个过程,一是原始咨询,实际就是他平时运用的交谈方式,跟学不学心理咨询好像关系不大;二是模仿咨询,感觉会处处想用书本的温暖、共情、面质等等技术。究竟哪个会在新手优先体验到,则取决于他的特质。胆大的用原始咨询,然后慢慢模仿;胆小的学完咨询反倒不会说话了,处处想模仿,就处处不知如何说。
走过来的咨询师就会有体会。咨询中是不能带有过于清晰的意识,什么时候用到了共情或面质技术,自我暴露等等,而是在事后才有可能回忆出来的。说白了就是,咨询师在运用共情的时候自己是不能体验到我在共情的。如果体验到了,那就是假共情,就不是共情,就是在迎合,假!达不到效果。
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既然在咨询中不能意识这些技巧,那么如何发挥呢?不用担心,如果这些基本功从理论到实践是有准备的,那么你运用他们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也就是说,你需要各种案例来试用你学到的技巧。当你真正投入到案例中来,你的技巧会自然流露。会自然达到共情的共情是会让咨询者感受到的真共情。
需要区分的是咨询疗法和基本技能。在初级课程中,我会专注于咨询师的基本技能培养,自我觉察能力的提升,咨询师特质的训练,而疗法并不重要,至少不是初学者重要的东西。因为疗法的使用比基本技能可以刻意化,可以有所准备,有章可循,可以沿着大致方向。
当疗法与基本功合二为一,贯穿咨询,将你的咨询做到如流水般无声息却沁人心脾,连贯一气而成的时候。咨询就成为了自然,咨询对于你就不是一件累人的工作。自然也学会了自我保护,咨询者的坏情绪很难打倒你。
体验到了咨询的享受,不再觉得疲惫,咨询者的坏情绪对于我来说也影响不大。也许这种状态对咨询者和咨询师都好。当把技术变成习惯,你就很难分辨自己的咨询运用了什么技术。那个时候遗忘技术才是真正入境......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