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五晚上,临时把中华女子学院的六个得意门生约到热线值班室活动,也是本学期最后一次案例督导活动。孟玉境、王君莉、王中镜、孙佩君、钟胜男、李卉。6个同学在心理咨询方面都具有各自的天赋。今天我们就一个特别有意思的案例进行了深入剖析,某同学先后找过她们咨询的案例,神奇吧!因是个人隐私,这里不公开讨论。
她们即将进入实习期,我的课程在后面下学期可能有的会断,但大多数人我想还会继续跟随。新的一批同学我也已经见过而且交谈过,下学期将迎来新的面孔。这里祝福这批同学。
周四晚上,一年前的咨询者来看我。我们偶尔还会通电话,但我们快有一年没见面了。见面后,只是闲聊,今天我们不作心理咨询。由于前期的不配合,这个咨询实际上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当然他本人也没有强烈的愿望,实际上是被搁置了。今天他问我,状态如何,我说好一些吧!但是我不再是你的咨询师了,也别渴望有任何咨询效力。这个问题往往会让有些人迷惑,咨询者做朋友不是更好,又不耽误咨询。我开玩笑说,你把我们的咨询关系终结了,哈哈!
说起他想解决的问题,我没有深入,也知道这种似朋友般的闲聊,根本达不到预期效果。咨询者原来的问题,又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咨客是个高自尊的人。他生活在自己的思维模式里面,不愿意走出,也不让别人侵入。在早先,我也试图让他做些需要辅助治疗的练习,他笑笑,表示不信。他会跟我提出很多理由。而且很多理由看似是很正确的。
今天我们又谈了一个新话题,他依然用了自己惯用的模式提出了大量的理由。理由是为了让自己摆脱新的尝试。让自己回到原本固有但痛苦的生活模式中。由于我不再是他的咨询师,就比较直截了当地问,你愿意尝试新的方式吗?他说不愿意。我说,那好,那你就留在现在,什么都不要变就是最安全。这就是你要的生活。
想想自己和很多咨询者。喜欢自我辩解的人,大致已经预料到了未来是个不平坦的路。记得有关幸福的定义,幸福就是能够接受痛苦的日子。我们每个人大多都有自己的不如意。而对于未来,也大多不敢贸然确信一定怎样。但是,只有幸福的人敢于迎接未来。或者敢于接受未来艰辛的旅程。不是他的路比别人平坦,只是在于他不认为那是阻挡自己快乐的因素罢了!
咨询师和患者为什么不小心就容易成为朋友?我说个谬论,他们大多具有类似的思维模式。咨询师容易陷入思考和自我反思,而忽略求证和警醒自己。咨询师在成长的阶段,会经常陷入自己挖的陷阱而不知觉。不是危言耸听,如果没有导师的咨询师,经常范“不知而自欺,自欺也欺人”的傻事。
对于某些案例,喜欢用自己的个人经验来代替事实,给咨询者草草下结论。小时候挨打了,长大就一定低自尊;或者反着推,你人际关系搞得不好,小的时候一定总被父母数落......这里面不是必然而仅仅是有可能。
实际上这是咨询师的自我辩解,是他为了说明自己是对的而强加给案例的分析结果。对于一个案例,往往第一次的“初步印象”是需要不断修正的,也许一个案例作完了,你才能真正了解咨询者。切不可,学了三脚猫的功夫,就自以为是,认为自己脑门开天眼,能通天下人不知,那么你就不是你了,你也不是人了,哈哈,那是什么.......
战战兢兢作咨询,踏踏实实做诊断。不要想当然,要时刻提醒自己求证自己的推测,更不要怕面对案例失败。我作过失败的案例,未来也一定还会有失败的。但只要不妄断,不为了自我的面子而辩解。自己失败了,明天还可以爬起来;错解了咨询者,也许就是害了一条人命。在小我和人命的面前,孰是孰非不言自明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