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喜欢跟朋友面对面听他说对我的印象。晚上,好友说我们若是两条河,那么他就是大河流过狭窄的河道,汹涌又波涛,激流拍打岩石。好比岩石是咨客,他是激流。岩石被清凉的激流拍打后会打个冷颤,激流也会因拍打岩石而撞击疼痛。而说我似小溪,不温不火,从岩石缝中流过,无声无息,岩石知道小溪流过,岩石当然就会被打湿,凉意慢慢地侵入岩石,焦灼的岩石渐渐地退去火气......
不过激流不可能变成小溪,小溪也无法真正意义变成激流。唯有小溪汇入激流,激流融入小溪,他们才会双剑合璧,趋近于完美。
哈哈,好美的境界,我有点喜欢这个比喻了。知道我的自我保护会让咨询有时过于强调节奏感,却少了一点拍岸的波涛;因为不是每块焦灼的岩石都有耐心等着慢慢凉透内心最深处。我说,那就把滚烫的岩石转给激流去冲刷吧,我还做我的小溪。
小溪的动力较少有波动的,它是一种耐力。耐力是温存的但也是孱弱的,它是坚定的也是无力的,它是弱小的也是强大的。我愿做小溪,因为小溪明白自己是微不足道的,但只要坚持就会聚集强大的能量。小溪愿做小溪,因为它也明白心灵犹如一个棱角分明的岸边石,看看圆圆的鹅卵石,小溪就明白自己的功用所在,也许不在当下,但却在不远的将来。
心理咨询师可以做小溪,也可作激流。小溪高兴融入激流,他就会体验到啥叫激流拍岸的惊心。小溪偶也需要激流的波动,因为你真的不确定岩石喜欢什么。
心理咨询师需要开放自我,接纳不同,才有可能真正长大,否则最难成长的决不是咨询者而是自以为是的自己!!!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