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培养长处,把不足"压死"

(2007-05-29 11:30:09)
分类: 咨询技巧感悟
   晚上,过桥,穿过熟悉的街道,一拐弯。今天的咨询成长,预约我也有些日子了。给这位同学也是本学期最后一个机会了,原本是不认为有多困难的。给学生们上过课,他回答问题表现也很出色。不过,在咨询中我却碰到了不一样状况。
 
   “成长”是给优秀的同学做。换句话说,也是本学期为具有“咨询师气质”的同学们,清除心理杂质,挖掘内心潜质,为今后发展推波助澜。在成长活动中,我建议,也是同学们的建议,欢迎最亲的同学旁听,但我们都要坚守保密原则。
 
   今天,进入我们作成长的办公室,照例让主角找一个自己最舒服的位置坐下。我与旁听者,分席而坐。我近些,旁听者远些。简单寒暄后,再次重复保密原则,我们开始。
 
   细节不说。说几个感受。
1、不是朋友远离自己,而是自己远离大家。
 
   咨客是个很好思考的人。但是,多思考会让人成为智者或者愚者。为了不至于成为愚者,那么可以把思考结合实践来验证,来排除自己思考中不恰当的错误信息。而咨客提到自己与周边的人不是一类人,这个结论是听到别人的议论和自己的思考得出的。我们发现,这里面只存在思考,而较少实践。而咨客认为的自己被大家有意识远离,不被理解的感觉。也只不过是自己的感受罢了。
 
    我隐约感觉由于把自己陷入自己的世界里的咨客,很难一下子接受外人的观点和观察结果。感受到每次与他思想碰撞,他习惯性地把我弹回来。这首先是一种自我保护。因为,只有把别人的思考档在外面,才能让自己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咨询师并非神人,他偶尔会有挫败感。我体会到了。我称之为“软盔甲”。
 
    分析要仰仗具体的细节来参考。但由于咨客提供的生活源片断过少,我形成不了较清晰的感受,也不能随随便便根据他的感受来判断。于是,我试着根据他的思考,来给他设计很多场景。根据场景要求他感受。这是我不擅长的,但我却被咨客推到了用这一招。在上一段感受到挫败后,我改变了咨询策略。
 
   也就是通过他的映射,来推断他性格中的缺失。其中,我们假想了很多场景,由他继续推测结果或作决断。咨客看到了理想中的自我,看到了他对朋友关系中的互动模式。同时,我也看到了他在不断关注我的行动,其中映射出来的信息。对了解他很有帮助。
 
  2、不要培养缺点,要培养长处,把不足“压死”
 
    咨客在交谈中自嘲自己是软柿子。但是,他的自我防范很强,还做不到放下。所以,备受打击后,总感被欺却总让人欺。由于时间的关系,我把这个分析缘由的部分留了下来,没有展开。先从表面擦点治疗皮外伤的,不去根,但可以缓解状况。
  
     在这个话题中,跳出他关注的“为什么”。而去直接探讨一个“怎么做”。自信与自大的关系,无非是度多一点,还是少一点。咨客马上反应很快,说如果比自信还少一点,那就是自卑。多好,这是咨客的强项。他的思考是超速的。他的人际交流可能是慢速的。
 
   由于慢速让自己自卑,为什么不能看看由于超速让自己自傲的东西呢?抛出这个思考是想让咨客,从自己的思考圈子中跳出来。思考者大多很执着,执着者大多过于关注(或自己或事件),关注者往往会遗漏很多其他信息。我说他遗漏了自己的才华。
 
   如果你天天跟别人小看你的地方作斗争,要不有顽强的意志,要不就不要管他。如果你做不到前者,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那么就转换关注点,找自己的强项。培养强项,你会慢慢正视自己的不足,直到不足消失。其实不足没有消失,只不过不再是大脑关注的核心罢了。人活几十年,有的人一辈子跟不足作斗争;而更多的人是培养自己的强项。你想做哪种人自己决定,命运也将和你的选择一致,不必再觉得有什么不公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