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跟过去的同行们一起参加集体活动。之所以说它是过去,是因为那是我第一专业的朋友们而非心理学。爱人也有幸参加到我们的行列,凡是能带上妻一同参加的集体活动,总是会同行。
 
  
早上,在上车前集中的时候,来与其中认识的朋友打招呼。车上无语,游览时自动跟随导游,只与妻闲聊。吃饭时,饭桌上,倾听、赔笑而已。见过面不太熟悉的人较多,也没想熟悉,也不想认识,呵呵,我怎么这样泥...
 
  
一天下来,我静静地欣赏美景。记得有人说,好景是不需要用摄像机和照相机的,而是用心把它记下来,我试图这样去做...
 
   
回到家,晚上闲聊。妻又发问了,你有什么印象今天的风景?我说没有。妻说,我也没有太深,好像参观的东西离自己太遥远。我说,好像今天我不是来看景,好像是来看人的,不过他们好像还是老样子。我们开始了对于人的交流,多于景色。
 
   
我倒不是不爱江山,独爱观人;只是江山不美,只得看人。在自由活动时间,大家颇感无奈,我和爱人则兴致勃勃自己享受着乐趣。只是这次集体活动突然的感觉不对头,怎么会那么少语呢?怎么我感兴趣的与他们有些不同呢...
 
  
妻一句不经意的话,挑透了我的思考。“你跟他们好像不是一起的了。如果都是学心理或对心理学感兴趣的,你一定会跑去跟这个聊聊,跟那个说说的。”“我会吗?差别有那么大吗?我怎么没感觉到?”
 
  
后来一直沉思妻的意思,越想越感觉...忆起过去的事情,曾经有几个常来往的朋友。但我学习心理学后,他们刚开始也还拿此赞扬我。可是后来,我发现,自己慢慢与他们远离。因为他们聊得,是我过去喜欢的东西。现在却一点提不起兴趣。他们好像洞悉了我的感觉,虽然我们之间从来不点透这个。我现在跟他们还有来往,但总感觉到哪里不对劲,亲密不起来,又少了他们的那种开心欢笑。也许,答案就在妻这句话里吧!
 
  
在没有任何约束自己的时候,跟朋友谈笑风生,是因为你们确有共同话题。因为不用装,不用表现。我想并不是妻有多么伟大,她只是告诉我浅显的道理。人以群分类聚。当自己的心不在这个群的时候,其实大家都看得出来,粉饰自己是没用的。因为粉饰的东西,不是自己真正的表露。
 
  
曾经快乐的工作呀,就连着那一部分朋友一起留到过去吧!不必强求,不必惋惜什么,有的东西也是留不住的,该发生的迟早要发生,该离开得也迟早要离开。自己认定的东西,就坚持争取;不屑的东西,那只是昨日的宝贝,今天看来不再光华,不必留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