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头次给大学生作心灵个人成长

(2007-04-03 08:37:31)
分类: 督导纪录
上周五晚上,我如约到了大学生的指定办公室。今天是我给他们头一次作“心灵个人成长”。而且,我答应给他们的每个同学免费做成长。这个愿望,是去年就有的了,由于我们总是把目光集中在了病症上,以前我也是。直到后来,我开始觉察其实社会心理问题标准对于这个年龄段好像有点断档。脱离父母,又没有真正进入社会;老师与学生间的接触时间在缩短,就不容易敏感学生的心理变化。好像是一个人的成长真空期。

    小小的困惑,积累再积累。无处宣泄,不能排解。简单的失恋或是考试失败,最终竟然会升级为自杀或施虐。媒体将之严重化,问题扩大化。在讲座中,在个人成长中,我窥探到那种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是和普通的成人心理治疗区别很大的。有些东西我还没有弄明白,甚至有些思路我也只能边走边看。不过,有了新的思考,就不妨去尝试。上次的讲座,大学校方夸我是“不打无准备之仗”。而今天,我也想说另一个观点。

   如果什么都准备好了,那很多事情就都过实了。尤其在大学生心理变化初期,也许一个简单的探讨;也许一个简单的心理干预,我们要做的其实并不太多,也并不难。所以,我个人更喜欢给学生们作“心灵个人成长”。也许要咨询的问题还是那个问题,但换一种说法,却激发人的自我发现,与自我成长。

   曾经以为,咨询就是要坐得住、问得清晰、分析的透彻、解决的彻底。现在想想不全对;至少某些时候下不全对。如上的只是个理想状态罢了。当一个咨询师要面对上百个学生,如何做到既效率又有效,这就是个新的思考问题了。做集体心理测试、做心理讲座、做心理协会的各种团体活动......很多的尝试。

   是否可能发展为一种大学生自己能够感知自己的心理状态,在问题爆发前,自觉自愿地寻求个人心灵成长呢?当问题发生,但不致于爆发(如自杀)前,主观想调整的时候,自己来寻求解决方案呢?周五的成长,我记忆犹新的是宿舍集体出动。原本以为成长者会羞与讲个人问题暴露,没想却来了亲友团。我赞叹“成长者的勇敢”。今天,在电话中,成长者自述对凌乱的问题有较好的梳理。也许这就够了。

    室友们集体出现,无疑是最好的参照系。将成长者的猜测和不确定等等无法化为良性肯定信息的,都可以借助当前的气氛,坦诚直言。之前成长者做的“个人分析”报告,是我唯一的要求。只有对于思考过,并有针对性的成长者,这个交谈才是有用的。室友们的表现很出色,我感受到了同学情的真挚和力量。

    咨询就好比给你一个随意倾诉的空间,成长也是。成长少了些追病求源的迫切。他更符合对于学生时代心理健康标准中“寻求发展”的目标。

    这个个人成长我将继续下去,北京科技大学、中华女子学院凭学生证,可以做一次免费的个人成长。需要将个人成长经历和成长的主题内容,用邮件写给我baijingxiang@163.com。在我不忙得晚上时间安排。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