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见到东明的刘明老师,也是替学生们来拿刘老师的著作,书很好值得自己看更值得推荐,我很喜欢。间歇看到了传说已久的了了,赵老师和卢老师。还有早已认识的白霞老师和董董,呵呵!能同一时间,看到那么多不同风格的心理咨询师,真乃令人开心的事情。
人走动走动,就更容易了解。晚餐是了了请我们大家,先谢谢盛情款待了。看到咨询师生活的一面,更纯粹,更爽朗的一面。文字的力量再强大,不如看上一眼,待上几十分钟去体验。卢老师比我想象的还容易接近;而看不到赵老师博客的神秘,也在他抽一只烟的休闲中完全打破了任何距离感。最绝的还是了了,有些反差,但并无悬念。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了舒服。这种舒服的感觉,从对刘老师的作品中散发出来之外,也许就是东明的味道吧!
咨询师让人感觉到舒服,是需要功力的。如果我是咨客,能够跟每个咨询师面对面坐坐;不必说话,不必动作。只要坐坐,那个让你感觉到最舒服的咨询师,那么就最适合你。
抛开以上说得舒服的咨询师们,我联想到另一个问题。咨询师的这种性情是否会自然而然带到生活或者工作中呢?比如说,讲座是需要观点的,讲座更是需要建议甚至是具体方法的。还是拿我说,作为老师就需要带着观点来传授理念。教师的工作,本就是要传播知识的,那么文学也好、哲学也罢,甚至连历史你都需要给学生们一个观念。而这不符合心理咨询师的逻辑;再举例,带学生需要观点,需要让大多数学生接受你的观念或者是一种你认为行得通的方法。而老师不会想,我的方法唯我合适,学生们可学可不学。只有咨询师不愿意自己左右了学生们的思考。
所以会不会走向高级的咨询师不会讲课了;走向高级的咨询师,做事情反倒缺乏决断力了呢?就算是个假说好了吧!我记得在某关于具有创造力特质人才的三要素中有一个叫“变通”。我想拿他说事。在我单位上班马路对面,有一个大拐弯,开车的人都知道,从桥上下来冲力很大,不给油,都跑得很快。而恰恰,人行横道画在了大拐弯处。我们也不是看不起中国的驾车人,在人行横道前懂的刹车礼让的一定有,我眼浊见得太少。于是,驾车者在这里大多任车滑行,过马路真是困难。腿脚不灵的人,没有红绿灯支持,再加上没有礼让的公德心,这人行横道就形同虚设了。
怎么办?不少老人,宁愿多走出100米从大陆口走过。我呢?虽有良知,但我还腿脚轻便;在这种不可能达到完全按规则行事的地方。我就会经常违反交通规则,要吗,在坡缓的非人行横道越过;要吗,主动给予飞驰过来车以手势,我脚下快跟两步跑过这里。总之,既然这个“大拐弯”很不讲道理,我也同样用不着跟他讲什么“仁义道德”,哈哈!变通一下好了,干吗做事那么轴?
在朋友之间,我不是心理咨询师,我要主张我的爱恨;在讲座的时候我不是在咨询,当然会带入个人观点。人吗,还是欣赏老师的那句话,看不到缺点,那本身就是最大的缺点。不要把此问题,卷入到彼问题。能够明了自己何时在咨询,何时不在咨询,那是我的追求,并不一定是大家的。我为什么不做个好讲士,也做个好咨询师呢?呵呵,这家伙,又变了新目标了,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