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督导纪录 |
(以下内容为,06.12.25晚,案例督导小组讨论纪实,北京地区,6人参与)
"剥开迷雾":心理问题的产生大多是咨客钻牛角尖,看问题过于绝对。那么咨询师就需要小心咨客传达的信息是否客观,有没有夸大或是缩小,是真实还是伪装。心理问题都有附带获益,要能听得出来它表达后面的意思。
比如,如下对话:(某咨询员真实案例改编)
咨客:最近我工作中就容易结巴。以前不是这样的,我很苦恼。
咨询员:可是,我在电话里感觉到你并没有结巴,从开始到现在已经有半个多小时了,你说话一直流利。
咨客:不,今天说得不好,不好。要是发挥好,会比这个好很多,今天状态不好,所以表达还是不好.我不是总结巴的,但我是新闻系的,刚才跟你说过我找工作很发愁,说话怎么能结巴呢!这现象都持续一年多了......
同学们很踊跃,我摘选几位发言:
A.我感觉,咨客的问题持续有一年才来咨询,不像他所说得那么严重。电话里没有,就算有对于他本人影响也不够大。
B。我认为,咨客的说话流利程度不亚于我们,所以,如果就单看当下的表达,他都认为不好的话,那么我推断,这个人对于自己的要求很高。他说的话可能有水分。
C.我觉得找工作也许是他的真正压力所在。口吃仅仅是个借口。
前一篇:“即刻建议”案例督导实录
后一篇:学习心理咨询的负面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