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闻心老师的文章,可能引发了我的表述欲望。想写写咨询圈里的朋友。形形色色,姿态不一。有人为了别人认可和出名,摆出高姿态的;有的人为了不被口实就会表现得过于谦虚。当然,有人性格一方面,做事目的也是一方面。不是说低姿态的人一定就是“虚伪”,那就太偏颇了。
同辈人,同行人,同年级的人互相欣赏认可,要做到这些,对于年轻的我来说还真不容易。我也知道看我博文的一定会有我的同学,呵呵,无妨!
作心理咨询师,一路走来。受益最大的不是我的咨询者和我的读者,而是我自己。呵呵,这话听上去,就有那么点骄傲的味道,大概是有点,更多是自豪吧!心理咨询师看咨客最容易发现他的不足,也许这是职业敏感所在。所以,咨询师懂得,只要自己出招就会被别人拆穿,哈哈,没那么悬吧?
有的咨询师会静默不语,你不表态,谁都不知道你的意思;而有的咨询师会表现的谦虚大度。我记得我在分析教师职业心理的时候,爱用一个词“装好”。这里我更正一下。应该是“超我”太多所致,职业造就。其实咨询师未尝不懂得留给别人好印象有多重要。
记得“温暖”与“共情”就是放大了心理咨询师对人的关怀,在最短的时间让对方体验到你的认同。也许又是这个基本功,让咨询师更比其他人表现得更好,更可亲一些吧!
技术永远是技术,当技术与心灵碰撞的时候,咨询师会有强烈的矛盾。想怒不敢,想说不能,那种真切的滋味,想想看也只有我自己能够理解。当写到这里,我才明白,当自己矛盾的时候,就是自己不真实的地方。我在“装好”,必须承认。我必须在咨客面前表现得对他们的尊重与认同,他才能敞开心扉。这是工作需要。在生活中呢,这种职业气息......
但慢慢我懂得一个道理,仅凭技术与装好是永远达不到“极品”的。因为你不能接纳别人,实际上就是不能接纳自己,才装好。如果你把别人的七情六欲都能够理解为正常,那么就不需要自己去装。
在阅读了很多圈里老师的博文后,我看到了什么叫低调作人。老师们虽已有千般武艺,却谦虚与人讨教。而我却有时候还这看不上,那看不上的。术业有专攻,我及我的同道中人相比,他们或某些方面比我短,但一定有另一方面比我长;我或某方面有所长,但势必有短处被自己忽略了。
做咨询师也许需要多多注意情感外泄的度;但作朋友,不能做得过于完美。完美的人一点不可爱。作朋友应该不仅有倾听,更可以有指导,甚至是面质。做咨询师久了,好像不敢批评咨客形成习惯,也更禁不起被别人批评。自己也会变得敏感得不得了。
在感谢“职业素质”给自己带来的成长外。我们也必须多一只眼,看看因职业素质给自己带来的另一面。“负面塑造”任何行业都有,这是必然,也不可怕。我以为,最怕莫过于无知。
知道了,就去试着调整。那些永远低调的人是由心而发的。 生活中、咨询中一样的人,矛盾最小化的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