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跟师弟聊天,他说到看人、看事要摘掉自己的“眼镜”。我说我努力摘掉,并且开放地看待问题和自己。师弟说不,你没有,你要摘掉眼镜,然后再看看眼镜的颜色,你就知道自己说的话,作的事了。
我思量很久,我很痛苦地回答他“我做不到”。为什么?因为,我们每个人看待身边或看自己,是很难做到绝对公正的。“你要知道自己是带着眼镜看问题”,他启发了我,把小我一下子放大了。让我领悟到,其实每个人都有一副变色镜,只要你生存在社会中,你就会带着它,这是文化、社会环境等等很多因素塑造的结果,我们无法摆脱,唯有正视。
记得我的几个老师都先后指导过我要做个人成长,周老师(燕博士)、刘老师(中心的主任)......他们都先后指导过我。我很感谢他们的言传身教。我从他们身上看到了很多世俗人所不及的东西。当然,也许他们并不以此为骄傲,但是我想,值得我等小辈学习。
那就是谦虚、开放。老师们看问题最爱用“加分原则”,每当我作对了一点,他会给我加上10分。他们知道,在初出茅庐的时候,加分最大地可以给予一个人以勇气。当这个人的勇气足以抗拒世俗的时候,会有人站出来给你减分的。那个时候,孩子会长大,并有能力抵抗...
对于很多刚出道的咨询师,我想,他们恐怕也是需要加分的。我记得我接触过某留美博士或某学院派专家,在交谈中,我以敬重的方式听他们对于咨询界的评判。他们或说中国的心理咨询如何落伍,或说某某心理咨询师做得如何如何不好。
早年投稿,甚至在与某专业心理刊物编辑进行文章风格商榷的时候,编辑突然问我,“你是学心理的吗?”我说,“是呀,怎么有什么不对的吗?”他说,“我是北师大心理学毕业的,我看你像学新闻的。”呵呵,我笑了。
我不知道是我敏感,还是我看到了太多这样人的举止,但我相信,大多数还是像我老师一样可以容纳别人的。学习心理咨询,犹如在走自己的人生路。他会加速我走得更快,走得更好。
想想自己曾经做过第一个案例以后,也飘过,后来醒悟过来;再后来,作了第一个神经症,且有好的短期效果,我又飘过,过了一段时间我又明白点。再后来成功做了一个中度抑郁症,还是远程的,我还是...
某门户网站,邀请我与几个一起学习的咨询师坐堂问诊。编辑问我:
“他们水平如何?”
我笑说:“他们给你的网站答疑,那是绰绰有余。”
“那么那几个年轻的水平如何?”他又问。
“他们当中,有人擅于反问,让人思考,我所不及;有人擅于共情,拉近距离,我所不及;有人看问题前瞻性强,举一反三,我所不及;有人思考缜密,完整透彻,我所不及。”
“哪如何评判他们的水平?”
“用治疗时间评判,殊途同归罢了!咨询师都有自己的办法,这缘自个人领悟与性格,别人学不像,也不必学。只要治疗速度最快,效果最稳固,那就是最好。”
......
不错,我不是卖弄或是故作谦虚。每个咨询师,就如同咨询者,他都是独立的,是个性的。任何人无权指点他的水平怎么这么这么....唯有事实来说明。别忘记点评者,你带着变色镜!
我要学习很多同道中人的我所看到的给予我力量的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