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湖日志(3)

标签:
洪湖日志叶师傅回程依依惜别叶家边村 |
分类: 趣闻佚事 |
文|高山寒雪
(文冗慎入)
2015年7月20日
按照计划安排,今天是离开洪湖的日子。上午继续在洪湖,下午与洪湖告别。
来洪湖的第一天,就把日程安排通报给了叶师傅。叶师傅说:“好不容易来洪湖一趟,起码要玩一个星期。”我态度坚决地说,这么热的天,来了给您们添了不少麻烦,周一就走。叶嫂也极力挽留多住几天,我和妻都没松口。我这个人就是这种怪脾气,定下来的事不会轻易改变,一切按计划办事。这也是在长期的工作中形成的习惯。叶嫂本来与我们一起回宜昌,她惦记着宜昌的四个孙儿,但鉴于叶嫂身体状况欠佳,就留下来在洪湖调养几天。
今天天刚亮,我就起床了。出门看看天气,天空灰灰的,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因子。因为从叶家边村到新堤的车是上午11时出发,而新堤到宜昌是下午14:10的班车,这样上午可以从容不迫地做好返程的准备。远离了喧嚣的城市,在这清新宁静的清晨,何不趁着凉爽出门随便走走看看,呼吸一下难能可贵的农村新鲜空气。
于是,一个人打着赤膊就出了门,左拐几步是一片稻田,绿油油的长势喜人,禾苗上挂着晶莹剔透的露珠,这种稻田在宜昌市郊已经很难见到了。昨晚散步路过这片稻田时,叶师傅介绍说,这种稻田是直接撒了种子长出来的,并不是用插秧方式栽种的。我说下农村时,秧苗都是人工插秧,这里为什么不人工插秧呢?叶师傅说,你们那是上世纪70年代,现在时代早不比从前,现时的农村,年轻的壮劳力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家里的空巢老人,哪里有人插秧呢,只能采取播种的生产方式,这样既节省劳力,也简单易行。我沿着村级公路继续左拐,路两旁都种植的芝麻、玉米、大豆、绿豆等经济作物,玉米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饱满的玉米棒错落地伸展在主干上,而芝麻才刚刚开花,一眼望不到边的田地里,有三三两两的农民在给庄稼除草、施肥、松土,纵横交错的沟渠把田地分割成阡陌交通,给灌溉带来了方便。据叶师傅讲,这些水是抽水泵站从长江里抽来的,所以这里的庄稼长势好,从不缺水,除非长江的水干涸了。“早起的鸟儿有虫吃。”伫步四望,只见两只白鹳似的水鸟成双捉对地在田野上空盘旋,一会儿就不见踪迹,一只色彩斑斓的翠鸟一边低空飞行,一边戛戛叫着,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消失在沟渠的草丛中,给辽阔的田野增加了些许生机。“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河水在传唱着祖先的祝福,保佑漂泊的孩子找到回家的路......”站在被绿色包围的田埂上,耳边似乎又响起降央卓玛那悲沧的旋律。
在我踅回时,天,竟滴滴答答落起了小雨,更给苍翠欲滴的田野注入了氤氲而湿润的况味。在路上,邂逅了叶师傅的侄媳,她骑着一辆三轮电动车,看到我停了下来。我问这么早你这是去干啥,她说去田里看看,有什么要干的活儿。望着她的孤独离去的背影,感到这个女人不简单,除了要照护残障丈夫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还要料理着自家的庄稼地,太不容易了。如果洪湖市开展评选“最美儿媳”活动,我一定投她一票!
回到家,叶师傅已经把早饭准备好了,他照例斟了两大盅白酒,举起酒盅说:“留你们再住几天,你们不领情,今天就要走了,无论如何要再喝一次早酒。”他又补充道:“这杯酒是离别之酒啊!还不知道你们什么时候再来看我。”我和妻异口同声地说,等您八十大寿,我们再来看您。叶师傅掐指算了一下,喃喃地说道:“我今年72岁,男作虚,也就是说,要等7年后才能再来。我算过命了,我活不到80岁。”叶师傅虽然是个乐观派,但此时似乎有些伤感。我和妻说:“您这是哪里话?就您这体格,活百岁没有一点问题!”其实,我们绝不是说奉承话,因为据叶师傅自己介绍,去年他回宜昌作了一次例行体检,老人普遍都有的什么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风湿病等老年性疾病,都与叶师傅无缘,精瘦利落的体格和辛勤的劳作,练就了他健康的体魄,长寿绝不在话下。说到此,叶师傅也来了精神,他说:“我现在每月最多吃3斤肉,平均起来每天只一两肉,其他吃的都是自己菜园子的绿色素菜,不用考虑食品安全问题,而且烟也抽得少,每天最多3根烟。”我说,是啊,您这才是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不长寿才怪呢,不像我们城里人,每天大肉大鱼伺候着,又不干体力活,什么“三高”、“四高”都上了身。我敬了叶师傅一口酒,一股热辣醇厚的酒香顺着喉咙直沁心脾。一盅喝完,叶师傅又每人斟了半盅,感慨地说:“下次咱爷俩喝酒,还不定什么时候呢。”我说,您不是说10月份要回宜昌吗?届时请您到我家做客。“是该去,你们家我还不知道门朝那开呢。”叶师傅爽朗地笑着说。我说,就这么说定了,一定恭候你和叶嫂的光临。我们一边聊着,一边喝着,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
这顿早饭持续了一个多小时,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到了上路的时刻。叶师傅早就准备好了礼物,一袋无心莲子,一袋有心莲子,摘了十几个莲蓬,连没成熟的莲蓬也摘下来了,还有自种的一大堆青椒和西红柿,三个西瓜、两根带刺的大黄瓜,每根有两斤多重。叶师傅说,黄瓜我吃不完,都送给周围的邻居了。我说西瓜太重了,带一个就行了,心意领了。叶师傅说:“用不着你负重,我把你们送上车,到了新堤直接转车,到了宜昌打个的就到家了。你提西瓜的时间估计也就是十来分钟。”在推搡中,我和妻答应带了两个西瓜回去。尤其令我高兴的是,叶师傅还给我们摘了两只大荷叶,我当仁不让地接纳了,我说回去好做荷叶粉蒸肉,叶师傅说,就是就是,这玩意在城市很难谋到。
叶师傅和叶嫂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到329省道边,叶师傅把黄瓜和西瓜捆在自行车上,一路上不停地有远房亲戚与叶师傅夫妇搭话、唠嗑。据叶师傅讲,这个村90%的人都姓叶,七扯八拉几乎都是亲戚,加之叶师傅人缘极好,在村里享有很高的威望,乡亲们都十分尊重叶师傅,到了路旁就有三四个老太太在送我们。在村边,叶师傅突然一拍脑袋:“哎哟,差点忘了一件事。”说着又骑上自行车返了回去,我和妻都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过了一会儿,叶师傅又返回来了,他从兜里摸出一包蓝皮黄鹤楼香烟递给我说:“给,路上好抽。”我说你这是何必呢,我又不是没有烟抽,原来您折回去就是为了拿这包烟。我嘴里说着,眼睛也开始潮湿起来。
车来了,我们与叶师傅、叶嫂和乡亲们一一道别,上车找好了座位,妻早就把到新堤的30元路费握在手里,准备车开动后就买票。谁知,叶师傅一个箭步上了车,迅速把30元钱塞到售票员的手里,下车后说,开车吧。这一幕都被妻看在眼里,车子启动的刹那间,说时迟那时快,妻从车窗把钱扔出窗外,此时此刻,只有采取这种野蛮的办法了,叶师傅望着地上的钱,苦笑着摇摇头,即与我们招手道别,看到渐渐远去的身影,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就这样我和妻结束了为期3天的洪湖之行,踏上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