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2010-06-13 20:44:28)
标签:

车溪

石磨

石碾

水车

石夯

段续

兰州

分类: 采风纪实

 摄影|高山寒雪  地点|车溪

~~~~~~~~~~~~~~~~~~~~~~~~~~~~~~~~~~~~~~~~~~~~~~~~~~~~~~~~~~~~~~~~~~~~~~~~~~~~~~~~~~~~~~~~~~~~~~~~~

【题记】据说水车始于明代,发明人叫段续(生卒年不详),甘肃兰州段家滩人。段续在云南任职时就发现当地人用竹木所制的筒车,利用水力激轮旋转,将低处的河流溪水提往高处灌田,功效显著,遂产生兴趣,便详察其构造原理,绘制图样,走访农户,求教工匠,学习制造方法。晚年辞官后,返回兰州,看到兰州百姓依然靠天吃饭,生活穷苦。深感兰州地区黄河两岸农民屡遭干旱之苦,决心为家乡父老做点事。便自备木料,聘请工匠,按在湖广任职时学习的制造筒车方法依图仿制。但因对构造原理未尽精通,几番失败。他再次赴云南实地考察访问,返回兰州后,经再三修改图纸,终告成功。段续首次创建的一轮水车,安装在今兰州的水车园,后人称之为“祖宗车”。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石磨,作为农耕文明的活化石,至今在一些农村仍在使用。在车溪,满眼都是大大小小的石磨,或立,或卧、或叠,或垒。据记载,石磨产生于黄河中游的新石器年代,距今8000-7000年,1977年首先发现于中国河南新郑裴李岗。石磨的发明使“粗粮”变为“细粮”成为可能。然而,当现代人把健康寄托于“粗粮”时,不知当年发明石碾的人会作何感想?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石夯,一种将土石打击密实的劳动工具。这种石夯我在下乡时用过,须有四人操控,四人齐心协力用力将石夯拉起,利用惯性将石夯拉高,然后再用力并借助石夯的重力,平行地落下,将地面夯实。四人的用力要协调一致。为了保持步调一致,一般要唱着“打夯歌”来控制用力和节奏。但在水利工地,振捣密实的任务早就被机械式振动碾所代替,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平整度。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这是单人使用的石夯。没有一定膂力的人是很难胜任的。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石碾,也是农耕文明的活化石。其功能与石磨相似。但它比石磨可以把材料研磨的更细。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梦圆车溪之三:水车·石磨·石碾和石夯【图】

这些看似毫无生命力的石坨坨,每一尊都像一页古籍,都镌刻着人类的文明和发展的历史,记载着华夏古老民族
的智慧和力量。追古溯源,我们不能不为祖先的伟大感到自豪和骄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