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家【图】

(2010-02-12 06:55:21)
标签:

家庭

吃年夜饭

父亲

母亲

大家

小家

儿女

孙子辈

茶几

三峡

家居

分类: 趣闻佚事

家【图】

 

文|高山寒雪  地点|三峡东岳庙

~~~~~~~~~~~~~~~~~~~~~~~~~~~~~~~~~~~~~~~~~~~~~~~~~~~~~~~~~~~~~~~~~~~~~~~~~~~~~~

【题记】家,是你人生的港湾,是你心灵的归宿,是你幸福的源泉。

 

回家的感觉真好。特别是每逢佳节的时候,温暖的阳光从窗户射进屋里,阳台上不时传来鸟儿叽叽喳喳的叫声。家,更增加了温馨、快乐的因子。

 

无论是在阳台上栽花弄草,还是挽起袖子在灶台上料理菜肴;无论是在家里修修补补,还是坐在点电脑上敲击键盘,家,总是一处僻静的港湾,使你疲惫的身心之舟得以停靠和休憩。

 

自儿子离家上大学起,家,便成了二人世界的主要活动范围,更多的时候是妻一个人的世界。我则在三峡坐拥着另外一个孤独的世界。程式化的生活方式常常使人怀念父母健在时的那些日子。

 

虽然相距较远,我和妻还是经常去看望父母,特别是在传统节假日,那是非得回去的。即便有了自己的小家,但父母那个“大家”总感觉才是真正的家。无论什么时候,家的大门总是向你敞开的。无论是是劳累、疲惫,还是委屈、失意。

 

那个家,是一个极普通的家。地是水泥地,墙是一般的涂料刷的,屋里可称之为“凌乱”。父母长年生活所沉淀下来的坛坛罐罐,器什杂物可谓“金玉满堂”。但就是在这个家,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和愉悦。每逢节假日,我们姊妹几个不约而同都要回家看看,大家其乐融融,欢声笑语不断。家,就像一块磁石,总是对在外打拼的儿女产生着无形的吸引力。

 

父亲的所在的厂是个三线厂,建在一个丘陵地带的山沟里,那时交通、通讯都不便,厂里每到周末都要往城区发几趟车,以满足人们的出行。每到休息日,父亲一次又一次地到车站守望着,期盼着奔波在外的儿女们是否归来。就像守望着一种快乐,祈盼着一种幸福。在工作繁忙的日子里,我们回家少了许多。父亲更多的时候是一次次失望而归,嘴里不停地念叨着:怎么不回家呢?有几次,他大清早竟骑着自行车走二十里路,来到我们的小家,在我们上班前把自己种的菜送来,看一眼孙子,然后骑上车匆匆地走了,连早饭也没吃上一口。

 

那时候,姊妹们多在宜昌,每次回家,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加上叽叽喳喳的孩子们,整个屋子里充满了欢乐和热闹。母亲从冰箱里把鸡鸭鱼肉拿出来,父亲则一趟又一趟地到菜场买菜,生怕儿孙们吃不好。我和弟弟妹妹则在厨房里“料理”着各种菜肴,交流着烹饪的心得和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家姊妹多,每到春节的时候,家里就更热闹了。孙子辈尚幼时,父亲便端来一个小茶几,让孙子辈都坐在茶几上吃年夜饭,大人则在一张被父亲弄成“方变圆”的大桌子上吃年夜饭。后来,孩子都长大了,孙子辈便“当仁不让”地坐在大桌子上吃,而可怜的妈妈们则站在孩子的背后,端着碗吃饭。一大家人就是这样在和睦、快乐和并不富裕的氛围中咀嚼着幸福和美满。

 

然而,当父母相继离世后,幸福、快乐的日子渐行渐远,家,也像没有聚焦的镜头越来越模糊,最后,竟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了。每到节假日,思维的惯性往往使人还想“回家”,但这仅仅是一种祈盼、一个愿望而已。人的灵魂就像一缕青烟不知飘向何方。那种祈盼,那种愿望,那种美轮美奂的感觉,随着时光的流逝,最终都没有了归宿。

 

对于“小家”而言,家是以婚姻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对于“大家”而言,家是以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每一个人,不管年龄大小、婚否,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不管你走多远,你都要回到这个家。因为,只有家,才是你人生的港湾,是你心灵的归宿,是你幸福的源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