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公岭夜市(图)

标签:
鸡公岭夜市烧烤摊建设者供电线路三峡大坝文化 |
分类: 采风纪实 |
□摄影|高山寒雪
~~~~~~~~~~~~~~~~~~~~~~~~~~~~~~~~~~~~~~~~~~~~~~~~~~~~~~~~~~~~~~~~~~~~~~~~~~~~~~~~~~~~~~~~~~~~~~
【题记】10月25日黄昏,我和影友老肖揣上小DC,背上三脚架,乘车去鸡公岭夜市“扫街”。老肖是“老三峡”,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就在三峡工作过,对三峡及周边都了如指掌。我来峡也有十多年了,鸡公岭也去过几次。但到鸡公岭夜市去“扫街”,这还是第一次。
鸡公岭在三峡大坝右岸下游0.8公里处,我们居住的东岳庙离鸡公岭约两公里,乘地方的小面包车每人只需2块钱。这就是鸡公岭的大门,过去挂的招牌是“鸡公岭市场”,不知什么时候改称“建设者市场”了。用意很清楚,这里的主要消费群体是三峡建设者。
宜昌至秭归的公路从鸡公岭横穿而过。许许多多的大型货车都从这里去秭归码头,转滚装船进川。省去了葛洲坝、三峡两道船闸,节约时间至少是10个小时。但这条道路不宽,只有两车道,一去一来,错车都感到不便。
鸡公岭所在的村叫新生村,隶属三斗坪镇,版图面积5.34平方公里,人口625人,是三峡工程移民的全征村,也是三斗坪镇新农村示范村。据三斗坪镇官方网站称,新生村2007年人均纯收入4172元。
由于该处比邻三峡大坝,收购废铁成了这里的重要收入来源,几乎家家户户都是收购站,也给一些不法分子提供了销赃渠道。坝区公安部门曾与地方公安联手取缔非法收购站,但由于不同利益使然,收效甚微。
由于经济条件相对落后,购买力和消费水平不高,加之三峡工程接近尾声,三峡建设者不但数量骤减,而且工资拖欠严重,到这里“打牙祭”的人也是隔三差五,寥寥无几。因此餐馆老板打出这样的菜价也就顺理成章了。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有一彩民就交了好运,一下子就奔向“小康社会”。
这就是开出82万大奖的福彩门面。白天这里也是门庭若市,尤其是大奖开出后,买福彩的“淘宝”者明显增加,但傍晚时分人明显减少了。
黄昏的天空映衬着杂乱的供电线路,这已是农村供电线路的“典型形象”。
新生村的农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己的楼房,这得益于“开发式移民”政策的实施。
同时,也是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建一座电站,带动一片经济”理念带来的变化。办KTV歌舞厅、休闲娱乐室、出租房屋也是鸡公岭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之一。
有些建设者劳累了一天后,或三五人小酌一番,或“鬼哭狼嚎”一番,或打打台球,或逛逛夜市......鸡公岭为建设者枯燥而单调的文化生活带来了些许欢乐。
精明的鱼摊老板,把那些“苟延残喘”的鱼加工成干鱼,便于存放和销售。
一字排开的家禽市场。
宰鱼的老板娘。
这种“三峡明珠”牌太阳能热水器不知产自何方,难道是为三峡农村量身定做的吗?
摆满卤味的卤菜店。
泡菜坛子大荟萃。腌制泡菜是三峡地区的特色之一。
面包车是这里的主要交通工具。
米面市场。
天,渐渐暗了下来,烧烤摊、店铺的灯亮了。
我们肚子也饿了,打电话再喊来一位同事,找一家小小的饺子馆,三人坐定,要了两样小菜,一斤韭菜饺子。这是卤水鸭掌。
这是卤鸡肫。再来上一斤半(半斤是小瓶装的)潘长江作为代言人的“东北坊”。饺子就酒,越吃越有。
简易的烧烤摊人也越来越多。
同事在这个烧烤摊上要了10串烤羊肉,3串烤臭豆腐。大家一边聊天,一边吃将起来。
据了解,鸡公岭有1个农贸市场,经营门面118间,临时摊位90个,从业人员300多人。
这位帅小伙儿做了个post让我拍照。从他高兴的脸上,可以看出他们在鸡公岭又赚了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