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庙的夜晚(图)

标签:
大学生坝区农舍西陵长江大桥玉米杆街衢东岳庙夜晚休闲 |
分类: 采风纪实 |
□摄影|高山寒雪
~~~~~~~~~~~~~~~~~~~~~~~~~~~~~~~~~~~~~~~~~~~~~~~~~~~~~~~~~~~~~~~~~~~~~~~~~~~~~~~~~~~~~~~~~~~~~~
【题记】9月14日(周一)傍晚,我约小佘和小曾去散步。他们问,到哪?我说,今天带你们走一条没有走过的路。
其实我说的就是咫尺之遥的东岳庙村,我已走过无数次了。天下着小雨,我嘱咐小佘把伞带上。本来,我们可以从欣荣超市旁的一条小路上去的,那儿有几株“打碗草”。但因下雨,路不好走,“打碗草”的珠子采不成了。为了安全起见,我们从金峡餐厅旁的一个高高的阶梯上去,然后向右拐,在一个高坡上,看到了阴雨霏霏中横卧长江的大坝。
换个方向,便看到了横跨长江的西陵长江大桥。
我让两个大学生相互搂着肩膀,给他们拍照。之所以这么要求他们,是企盼他俩要珍惜一同踏入社会并一起共事的缘分,要像亲兄弟一样,相互帮助,相互支持,相互关爱。
这是东岳庙村夜色中的农舍,灯光稀少而黯淡,是乡村夜晚的特色。
在一排芝麻前面,我给他俩留影。其寓意是:希望他们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这是东岳庙村一间简陋的木器加工作坊。杂乱恐怕是它唯一的特色。
房前干枯的玉米杆。这排房已经人去楼空,无人问津。可在1998年我刚来三峡的时候,这里还是一排小餐馆,面对“粗制滥造”的菜肴,大家吃的津津有味。我如数家珍般的向大学生讲述着难忘的过去。
在这里拍一张吧。用灰度来表现,是不是有些怀旧感呢。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随着三峡的兴建,东岳庙村已经退耕还林了。即使一块方寸之地,也显得弥足珍贵。
一间用木板搭建的农舍。
不过,也有富裕起来的村民,已经成为“有车族”了。
这条斜坡路是“企地共建”的产物。现在已经呲牙咧嘴了。
这恐怕是东岳庙村最“繁华”的街衢了,过去,这个坡的尽头是一个东岳庙市场,曾经也是熙熙攘攘,有一段辉煌的历史。可随着三峡工程接近尾声,市场基本“倒闭”了,替而代之的是上坡路上一家家小门面。
到了晚上,这里更是门可罗雀。
这是一家较大的副食店。一个儿童正用惊恐的眼神看着我们。
这是唯一一条通往三斗坪镇的地方公路。与坝区公路相比,简直就是天壤之别。
跨过一个缺口,就进入坝区的版图。这是我们曾经居住过的安全文明小区,各级领导都来视察过,一切的影像好像就在昨天。人们搬迁走后,名噪一时的小区已经成为了历史,先前人气颇旺的小区已经物是人非了。给他俩留个影,让他们接受一次“革命传统”教育吧。
红色砖墙前的大学生。
从这条路就可以回到居住的地方。期望这两个大学生热爱这片热土,一直默默地大踏步走下去!
相关链接:
东岳庙(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