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滇纪行·震后都江堰(图)

标签:
鱼嘴乌木卧铁喷泉李冰宝瓶口离堆丁宝桢伏龙观张松旅游 |
分类: 采风纪实 |
~~~~~~~~~~~~~~~~~~~~~~~~~~~~~~~~~~~~~~~~~~~~~~~~~~~~~~~~~~~~~~~~~~~~~~~~~~~~~~~~~~~~~~~~~~~~~~
震后都江堰
从西御饭店出来,我们一行直奔都江堰。从成都市区到都江堰大约是两小时路程。两辆考斯特显得有些拥挤,于是,主办方又加了一辆丰田面包车。我这次是二访都江堰,记得第一次是7年前。关于都江堰,大家都比较熟悉,毋庸我赘述。不过,博友们更关心的应该是大地震后都江堰的现状。
再去都江堰的路上,不时能看到被震塌的楼房。不过总体上看,大部分楼房都还完好。
位于都江堰门前的南桥,相当完好。
都江堰人似乎已经从噩梦中醒来,回复了往日的平静。这些巨大的象棋子,是用石头雕凿而成的,是供人们休息的地方。一位老大爷悠闲地坐在棋子上,看着川流不息的游人。
都江堰正门。
这天是周六,都江堰人山人海。
重要景观——宝瓶口。
李冰父子的杰作——离堆。
李冰的“后裔”李书记在拍照。
喷水长廊。
水是从石兽嘴里喷出来的。
长廊两侧都是这种石兽。
戏水的小女孩。
喷泉下的卧铁。卧铁是埋在内江“凤栖窝”处的淘滩标准,也是内江每年维修清淘河床深浅的标志。相传李冰建堰时在内江河床下埋有石马,作为每年淘滩深度的标准,后来演变为卧铁。现有四根卧铁分别是明朝万历四年、清同治三年、民国十六年和1994年埋下的。现在游客在离堆古园内喷泉处能看到的这四根卧铁的复制品,其真品还埋在内江河床下。
卧铁周围有若干喷泉,都朝着中心喷射,形成磅礴的气势。
喷泉与卧铁。
标志性雕塑。
丁宝桢塑像。都江堰的有功之臣。名菜“宫保鸡丁”就是由他首创的。
张松银杏——该树高6.3米,树围最宽达5米,传说系后汉张松所植,至今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此树,虽不是高耸入云的参天大树,但因其独特的造型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在2004年角逐“天府树王”时,获得“十大名桩”的殊荣。张松银杏原植于张松故里崇宁县三圣寺(今彭州市丰乐乡),于1957年移植到都江堰景区离堆公园,电影《西游记》的人参果树就是在这里拍摄的。
震后修葺工程还在进行中。
伏龙观在地震中严重受损,目前已封闭施工。
宝瓶口、离堆和修葺中的伏龙观。
都江堰的设计理念。
都江堰的特色珍宝——乌木。乌木又称阴沉木,是四川盆地特有的宝藏。由于数千年地壳变迁等自然因素使大片原始森林深埋于泥沙之中、河床之下,其中一些名贵古树(如金丝楠木、红椿木、麻柳等)在水、矿元素和高温高压的特定环境中经历千万年而逐渐碳化,形成介于古木与化石之间的乌木。乌木出土清洗后乌黑光亮、质地坚实、形态奇异、千年不朽,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和艺术收藏价值,故被海内外收藏家称为“万木之精灵”。
李书记在给坝区综治办的杨主任拍照。
前来观光的外国朋友。
我为舒部长拍照。背景是宝瓶口。
安澜桥上川流不息的游人。
安澜桥上游人络绎不绝。
尽管广播在提醒,还是有好事者不停地摇晃索桥。
二王庙已经严重垮塌,正在重建中,景点已关闭。我们乘环保电车直接到到鱼嘴。
被震倒的石牌。
闻名遐迩的鱼嘴景观。
观看鱼嘴的游客。
换个角度看鱼嘴。
极具经济头脑的导游安排安排在这里合影,然后以每张20元卖给我们。
旅游产品琳琅满目。
都江堰里的海棠花。
安澜桥远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