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写字(图)

标签:
书法文字改革汉字鬼画符常用字中国杂谈 |
分类: 杂谈评论 |
图文/高山寒雪
自从电脑普及以来,动手写字的人越来越少了。
中国的汉字确实教人头疼,不仅多而且难以辨认,清朝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9174个,但有人认为,汉字数量的首次统计是汉朝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进行的,共收录9353字。其后,南朝时顾野王所撰的《玉篇》据记载共收16917字,在此基础上修订的《大广益会玉篇》则据说有22726字。此后收字较多的是宋朝官修的《类篇》,收字31319个;另一部宋朝官修的《集韵》中收字53525个,是迄今收字最多的一部书。到底哪一部字典是古代收字最多的,有待有关学者再考证。但有一种说法比较普遍,就是中国的汉字总数在9万多。当然,这里面包括难以辨认的甲骨文。不过国家在1988年公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只选收了2500个常用字、1000个次常用字,总共只有3500字。实际上许多汉字已经淘汰或不使用了。
中国的汉语可能是世界上最难学习的语言文字之一,不仅多、难以辨认,而且也难写。结构复杂、读音拗口、笔画曲折、笔顺难记,一字多音,多字同音,更是不胜枚举,加之音调上的变化,要掌握好中国的汉字的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有人建议,中国文字改革的方向是向拼音发展,26个字母,简单易学,但一字多音、多字同音、一字多义、音同字异等复杂的读音和表达含义成了制约文字改革的“瓶颈”。
现在有了电脑,写字已经变得十分简单了。起草文件、撰写论文、文学创作、家书信函等等,都可以让电脑搞定,你只要点击键盘就行了,而且编辑、修改、拷贝、存储都很方便。即使发个短信,在手机上按按键钮也非常方便。现在又有了手写功能,方便了不熟悉拼音和笔画的人,但有些人连手写功能也不愿意用,还是习惯于按键。
不过,电脑再好,也永远代替不了用笔写字。比如开会做记录,总不能人人搬一台笔记本在会场做记录吧。我曾参加过一个座谈会,几个大学实习生每人一台笔记本在做记录,看上去蔚为壮观,但这种情况毕竟是少数,再说也不方便。即使现在有“小本本”了,但要做到人人一台,也不现实。
问题的关键远不止于此。汉字是中国的“国粹”,浩浩汤汤。博大精深,如果大家都用电脑写字了,那中国的文字、书法不是面临失传的危险?劳动创造了人,科学技术却把人变懒了。偌大一个会场,拿笔记本的人确实不少,但真正安下心来做记录的人就不多了。有些与会人员,你把他的笔记本翻翻,就会发现本子上空空如也。一些大学生,个个都是靓女帅哥,可是写的字却不敢恭维。这种现象不能不令人担忧。过去有种说法,叫字如其人,文如其人,现在的价值取向已经不兴这些了。不过话又说回来,现在大学生确实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思维、新观念的能力比以前强多了,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我这种担忧也是多余的。
不过,我还是坚持写字,尽管比以前写的少了。从初中就开始写日记,一直坚持了许多年,日记也不下几十本。自从开博以来,我就不再动笔写日记了,权且把博客当作自己的日记,当作备忘录,不也挺好吗。但在开会的时候我还是坚持做记录,尽量记录下每个人说讲的话,不单是为了记住老祖宗留下的珍贵汉字,也是出于对讲话者的一种尊重。只是在做记录时就不顾汉字的间架结构和笔顺了,看上去就跟“鬼画符”没什么区别。
最后,我要送给年轻人一句话:坚持写字,必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