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论《项羽本纪》中项羽的悲剧性格(二)
文/高山寒雪
二、司马迁对项羽悲剧性格的解读
司马迁从正反两方面对项羽进行了较为公正的评价。他在《项羽本纪》中说:“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执起于陇亩之中,三年,遂将王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从正面肯定了项羽“灭秦”的伟大历史功绩,并指出这是“近古”以来前无古人的。
同时,司马迁又说:“及项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事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这又从反面写出了项羽失败的原因,即:
(1)背弃关中,怀念楚国;
(2)放弃义帝,自为霸王;
(3)自矜功伐,奋其私而不师古人;
(4)
以武力来统一天下。
司马迁这个评价,比较全面客观地分析了项羽的功过是非。说它比较全面客观,是因为把项羽看作英雄,他是一个失败了的英雄;说他失败,他是一个英雄的失败。这就为我们把握其悲剧性格提供了重要的依据。然而,从《项羽本纪》所反映的内容看,项羽的悲剧性格有着自身的复杂性和特点。
第一,从社会环境看,项羽是继陈胜吴广起义后的又一支反秦起义军的领袖,他伟大的历史功绩在于以暴风骤雨般的声势,摧毁了残暴的秦统治的主力军。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行为反映了历史的必然要求,推动了历史的进步。但在秦亡后,项羽与刘邦进行了五年的楚汉之争。这场战争实质上是起义军之间进行的争夺全国统治权的战争。因此,战争本身就埋下了悲剧的种子。两虎相斗,必有一伤。项羽最终归于失败,是这场战争悲剧的结果。
第二,从项羽的性格看,项羽归于失败,固然说明刘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由弱到强;项羽违背了历史发展的潮流,由强到弱。然而,更重要的是项羽性格本身内在的矛盾冲突造成的。他勇武过人,但残酷暴烈;他直率磊落,但不善于也不屑于使用计谋;他至死不屈,但又自矜功伐,至死不悟。项羽的性格是矛盾的统一体。他作为一个英雄的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从司马迁写项羽一生的感情看,对于这样一个失败的英雄,司马迁热情歌颂和赞扬他的勇敢善战、威震诸侯,叱诧风云的英雄气概;对他的失败表示了深切的同情,尤其在垓下之围里,司马迁以深沉苍凉的笔调,大肆渲染慷慨悲壮的氛围,这无疑加重了项羽性格的悲剧色彩。此外,司马迁为了突出项羽悲剧性格中积极的成分,不损害他的英雄性格,便把他的许多错误放在《淮阴侯列传》、《高祖本纪》等文章中写。实质上,司马迁越是突出他拔山盖世的英雄气概,项羽性格的悲剧因素和色彩就越鲜明、突出。
褚斌杰先生在《中国文学史纲要》中,对项羽的悲剧性格作了如下的表述:“项羽是秦末反秦起义中的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他性格的突出特点是勇武过人,所向无敌,为人直率磊落,不善于也不屑于使用计谋;又加以他刚愎自用,残酷暴烈,因而最终遭到了失败。作者是把他作为一个失败的盖世英雄来加以描写和歌颂的。”他是“一个叱诧风云,不可一世,而又在八年之间,骤起骤灭的悲剧性人物。”胡佩韦在《司马迁和史记》中说:司马迁“写出了一个叱诧风云人物的悲剧性历史。”这就把项羽悲剧性格的问题明确地提出来了。笔者认为这个表述深中肯綮,全面、准确而客观。有人只取一端,或扬之为千古英雄,或抑之为桀纣在世,盖谓偏颇之极,都不能对项羽的性格作出全面、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待续)
加载中,请稍候......